“目前水体质量可达到稳定Ⅲ类,最好的时候可以达到Ⅱ类。”下陈街道“五水共治”办主任王波欣喜地告诉记者。近日,记者在下陈三才泾看到,原先的黑臭河已经摇身一变,成了水清景美的地方。而有这样的成效得益于一样“神器”,那就是生物膜治理水体。
6月以来,下陈三才泾开展微生物强化水质提升工程。三才泾位于下陈街道,河道全长约3.5公里,与其他河道交汇多,上游工业园的污水通过支流汇入三才泾,水中化学污染源一度超标,截污纳管已无法实现水质提升,水体污染难题摆在了下陈街道面前。
在一筹莫展之际,下陈街道“五水共治”办创造性地采用生物膜反应器技术,在河道底部放置沉水式生物膜反应器耦合微生态生化床,这是全市首次利用微纳米级新材料——生物膜治理水体。目前,三才泾河道内共铺设生物膜反应器2.6公里。
项目负责人介绍道:“生物膜作用的原理,就是在供氧充分的条件下,附着生长于某些固体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通过生长迭代消耗废水中的污染物,将其中一部分污染物分解为 CO2、H2O,并且不对河道造成二次污染,达到彻底去除的目的。”
河道内辅以生态构建,增设水生植物景观,放置曝气装置增加水体氧含量,重塑河道完整的生态系统,恢复河道自净能力,从而使水体生态系统逐渐趋于平衡,水体水质得到提升。在现场,还可以看到河道中两名工作人员正划着小船巡查,进行设备维保工作,这是他们每天都要做的事。
同时,下陈街道还顺势整治了河道周边环境,将两侧岸坡的杂草尽数清除,铺上草坪,不但提高了观赏性,还解决了原本河道发黑发臭、蚊虫多的问题。四种措施相辅相成,河道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水生态正在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增强,水质提升取得长效化改变。
如今三才泾河道内,蜻蜓在荷花上蹁跹,曝气装置形似喷泉,与岸坡绿地相得益彰,鱼翔浅底,曾经的臭味无迹可寻。附近的居民也习惯在傍晚携着家人来此散步闲聊,人居环境得到改善。高张村的村民张兴开欣喜地说:“街道为老百姓办了件好事,从前这里草长得老高,过桥都扎腿,河水又黑又臭,现在好了。”
据了解,生物膜反应器技术具有搭建方便、普适性强、安全环保、操作简单等优势,项目负责人表示,下阶段希望将生物膜技术推广到下陈街道各条河流,让碧水长流、河水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