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1133100200267413X7/2021-141318  主题分类:
 体裁分类:  发布机构: 区发展改革局(区粮食物资局)
 成文日期: 2021- 07- 0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台州市椒江区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发布日期: 2021-07-09 15: 3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椒江区人民政府

台州市椒江区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一)“十一五”时期成就回顾

1.安全生产指标控制取得显著成效

“十一五”期间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逐年连续保持零增长,并稳步下降。与2005年相比,2010年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及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41.2%30.7%32.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分别下降60.8%45.2%。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改善。

2.安全生产监管体系逐步健全,安全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实行委托执法,加强监督执法力量。为解决量大面广的监管执法任务,区安监局对8个街道安监中队实行委托执法。建立全区街道安监中队季度交流学习制度和监察大队人员分片指导联系制度,加强培训和业务指导,街道安监中队执法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完善“二级机构、三级网络”建设。村(社区)安全生产管理队伍覆盖面达到100%

3.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基本形成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一岗双责”制度,把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层层分解,落实到乡(镇)、办事处(园区)、村(社区),落实到生产经营单位,在全区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完善安全生产激励机制,提高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奖金,至2009年年度表彰奖励经费达50万元。制定《椒江区镇、街道安安全生产工作规则》等17项制度,实现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规范化、制度化。

4.应急救援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成立椒江区应急办公室。全区现有应急队伍 25支,配备适时可调动各类应急车100余辆,专业救援人员1631 人。全区共编制应急预案 960个,基本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印发《应急知识手册》20000册,组织知识竞赛、演讲等,大力普及应急救援常识。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各级行政机构处置突发公众事件水平和社会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建立四级资质的安全培训学校和区安全生产协会等中介服务机构。

5.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不断深入

连续五年开展了道路交通、危化品、船舶修造、起重吊装、建筑施工和海洋捕捞等六大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每年制订出台了各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方案。建立重大安全隐患单位政府挂牌督办制度,五年来,挂牌整改数十家重大隐患企业。

6.基层基础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加大安全生产投入,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对道路交通监控、车辆动态监管、隐患路段排查、消防队伍和设施、重大危险源监控等投入大量资金,全区的安全基础设施条件有了进一步改善;积极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工伤保险缴纳、雇主责任险等国家经济政策;开展重大危险源的普查评估、登记建档和监控工作,完成重大危险源普查建库任务,全区共有重大危险源单位 11个、重大危险源 11 个;在危险化学品、机械、船船舶修造等行业推行安全标准化工作。

7.安全宣传教育效果明显

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营造“人人关注安全、人人珍爱生命”的社会氛围。认真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椒江行”、“安康杯”、“青年示范岗”,道路交通及消防“五进”、“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周”、“119消防宣传日”等活动,形成了政府构建平台、部门牵头组织、企业积极参与、上下联动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新局面。2010年全区组织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安管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1400 多人。企业认真开展三级安全培训教育,尤其突出对新录用及转岗工人、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做到了先培训后上岗,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区安全生产状况趋于稳定并有所好转,但是,我区安全生产总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生产形势依旧严峻。事故总量仍然较大,各项指标居高不下。“十一五”期间,我区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734起,死亡人数368人,受伤1794人,直接经济损失3192.94万元;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总量占整个事故比重80%,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指标下降难。

2.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和政府部门监管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生产长期投入不足,累积欠账严重。

4.安全监管力量、监管经费以及监管手段与履行监管任务不相适高,专业监管技术人员缺乏、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还有待提高。

(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形势下安全生产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金融危机后,大量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高危行业企业在停产、半停产中恢复生产,同时节能减排带来的限电、停电造成企业开停车现象增加,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集聚化的要求使得社会风险更为集中。隧道、城市地下管网、人员密集场所等安全生产新问题聚集。海洋经济强区战略的实施使得港航物流、海洋渔业、船舶制造等传统高危行业安全监管面临更大压力。而随着公众对自身生命健康权益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对安全生产的关注度和期望值不断提高,相对落后的安全保障能力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的矛盾将进一步凸显。

同时,“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发展进入加速转型期,加快推进工业现代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符合安全生产及节能减排条件的落后产能将逐步淘汰;社会建设进入整体推进期,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包括道路交通在内的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安全设施投入进一步增加;体制改革进入攻坚突破期,转变政府服务理念,促进公平与提升效能并举的公共服务机制建设,推动形成社会管理新模式。这些举措促使安全生产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为有效破除制约安全发展的历史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提供了有力条件,安全生产工作正进入以实现安全发展为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时期。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五区建设”和建设“平安椒江”的总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工作格局,以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建立严密有效的制度保障,建设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实施严格细致的监督检查,实行严肃认真的事故处理,努力为我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持续稳定的安全生产形势。

(二)基本原则

统筹兼顾,齐抓共管。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全区安全生产工作,形成合力,推进安全发展。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安全生产有可靠保障的基础之上。

突出预防,落实责任。坚持预防为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的落实,夯实筑牢安全生产的基础防线,从源头上防范和遏制事故。

依靠科技,转型发展。转变安全监管理念,创新安全监管手段,牢牢掌握安全生产主动权。坚持实施科技兴安战略,依靠科技从根本上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安全发展能力。

(三)规划目标

“十二五”期间,努力实现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继续“零增长”,有效遏制较大事故的发生;力争到2015年,基本形成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安全监管执法能力、技术支撑能力、事故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实现安全监管由事后查处向事前防范转变,由传统经验型向现代管理型转变。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全面改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基本形成,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实施风险预控管理

1.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推动企业依据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制定完善作业规程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开展企业标准化达标工程,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2.全面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

强化生产过程管理的领导责任,完善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现场带班制度。强化企业技术管理机构的安全职能,按规定配备安全技术人员,强化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安全技术决策和指挥权。鼓励企业采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先进安全管理模式和方法,创建实施中小企业和事故多发企业的安全管理“托管”示范工程。实施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制度,到2015年,建成并完善覆盖省、市、区三级的重大危险源监管系统工程,推动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建立完善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落实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建立隐患分级,重大隐患逐级挂牌督办、公告、整改评估制度,推行隐患登记、核销和查询管理制度。

3.严格安全生产准入

项目主管部门应把符合安全生产条件作为高危行业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的前置条件,实行严格的安全核准制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 “三同时”制度,进一步明确和落实项目设计、论证、审批、验收等各环节安全责任。建立生产技术、设备和工艺安全准入制度,定期公布高危行业鼓励、推广、限制和禁止的生产技术、设备和工艺目录。建立完善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人员资格安全准入制度。完善高危行业领域安全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加大对高危行业领域企业重组力度,进一步整合或淘汰浪费资源、安全保障低的落后产能,提高安全基础保障能力。

4.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安全技术与装备

鼓励企业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安全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加快安全生产关键技术装备的升级换代。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等高危行业领域强制推行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

(二)加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提升监管执法效能

1.完善安全监管网络体系

进一步健全完善区、镇(街道)二级监管体系。着力推进安全生产执法机构建设,进一步理顺和明确镇(街道)等基层安全监管机构执法职责和工作程序,完善执法权委托。加强以安全生产管理为主、多员合一的行政村(社区)公共安全协管员队伍建设。

2.改善安全监管执法工作条件

推进安全监管部门工作条件标准化建设,实施监管条件建设工程。“十二五”期间,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安全监管装备设施的投入,使各级安监部门的基础设施用房、办公设备、交通工具、现场监督检测设备、应急救援装备、信息化装备、现场执法与调查取证分析设备等,基本达到国家安监总局提出的配置标准和要求。

 3.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全面实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工程,努力实现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实际,强化信息化建设服务于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识,积极推进信息化应用。按照“统一规划、需求主导、分步实施、共建共享”的发展目标,依托区政府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构建统一标准、信息共享、讲求实效、安全稳定的区、镇(街道)二级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实现互连互通,资源共享,为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监管决策信息化提供科技支撑和技术保障。

4.创新安全监管方式

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评估分类标准,按照“巩固A类、提高B类、重点整治C类、压缩淘汰D类”的原则,加强监管与指导,建立辖区企业安全动态管理数据库。实现安全监管模式从传统被动型向现代主动型转变。力争到2015年,工矿商贸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分类评估全覆盖。

积极推进企业开展安全生产诚信机制建设,引导、督促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状况公示和承诺制度。督促企业及时公开本单位安全生产信息,保障员工及周边群众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知情权。积极探索企业安全诚信管理。区级安监部门会同银行、社保、财政、发改、经贸、工商、国土资源、质监、供电、建设、公安、消防等部门制订相关措施,推动安全生产考评结果在企业贷款、参保征收费率及赔偿支付比例、电力增容扩容、有序用电及电费结算、竞标资格、用地、采矿权招拍挂、政府采购资格、项目核准、技改贴息安排、证照年检等相关许可中的前置应用,督促企业自觉履行主体责任。完善企业“黑名单”制度,对未按法律法规规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和一年内发生2次以上(含)死亡事故并负主要责任的企业,由安监部门按规定列入“黑名单”,在新闻媒体上公布,形成社会对企业的舆论监督,并通报给有关部门,给予相应的政策制约。

(三)突出重点行业领域监管,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重点突出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建设施工、海洋与渔业、机械六大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着力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1.危险化学品

科学规划危化产业发展布局,实施化工企业进园入区行动,积极推进现有外沙、岩头医化企业转型升级、集聚发展。实施沿海沿江化工企业、危险化学品储运场所及码头隐患排查,对城镇居民密集区内的化工企业安全防护距离不达标、安全生产无保障的化工企业实施搬迁。大力推广实用科技,突出化工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推广应用重点,到2013年,涉及15种危险化工工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全部安装生产自动化紧急停车系统和事故连锁自控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进一步规范烟花爆竹流向管理,建设烟花爆竹流向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开展城市内燃气管线、化学品输送管道、油气站等易燃易爆设施基本情况摸底排查和安全监控。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区危险化学品基础数据库。建设危化品集中储存场所和危险货物停车场,引导危化品经营企业集中储存,统一配送。

2.道路交通

坚决遏制道路交通事故高发态势。加强对运输企业、驾驶人和车辆的安全管理,从源头上保证道路运输企业、人员、设备安全的基本条件。依法严厉查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实施机动车交强险费率与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联系浮动制度。研究制订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事故救援“绿色通道”。路网运行监控覆盖全省高速公路和主要国省道,提高对路面行车秩序的监控能力。强化公路交通运输安全保障,继续实施临水临崖安全设施完善工程、危险路段整治工程、危病桥隧修复改造工程。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加强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信息发布与交通组织诱导、突发事件监测与应急指挥调度等系统的规划研究和实施工作。到2012年,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及旅游和客运车辆全部完成行驶记录仪和全球卫星定位装置的安装和使用。进一步加强农村交通安全工作,对农村地区道路,特别是县、乡道路上的事故多发路段、通行客运车辆的三级以下山区公路进行全面排查,落实整改责任。

3.消防安全

积极推进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全面加强应急救援工作,强化消防安全日常监管。结合城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城乡转型升级的规模和性质统筹消防事业发展,加强并合理配置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编制实施城乡消防规划,完善消防安全布局,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按照国家标准加快消防站和消防装备建设。发展壮大多种形式消防力量,综合部署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积极推进火灾预防、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三大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农村消防工作,提高农村消防安全水平。大力发展社会消防组织,建立健全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提高城乡抗御火灾能力。进一步完善消防安全责任制,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和地下建筑、“三合一”场所、居住出租房屋等的监督检查,着力消除火灾隐患。建立健全社会化消防安全防控网络和机制,提升人民群众消防法制意识和消防安全素质,形成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积极参与的消防安全新格局,有效遏制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以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为突破口,显著提高消防科技含量。依靠技术创新改善装备条件,提高消防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消防科技强警的目标。

4.建筑施工

严格实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以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城市交通、公路、水利、通信、电力等工程建设为重点,进一步落实勘察、设计、审批、建设、施工、监理等环节的安全责任,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以深基坑、高支模、脚手架和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等为重点,实施防范高处坠落、施工坍塌专项行动。规范建设市场秩序,依法加强招投标管理,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行为,健全建筑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进一步加大对重大工程项目的监管力度,加强重大工程分部分分项工程的监管,探索建立重点工程项目安全监管联系服务制度。完善政府监管、中介机构社会监理和企业内部自控的安全生产机制。继续推进“民工学校”创建工作,加强一线操作工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积极探索农民工IC卡管理系统,实施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加强农民工安全管理。

 5.海洋与渔业

进一步完善渔业安全社会化管理机制,加强渔区基层安全管理组织建设,全面实施百站千救万联网工程。配备渔船安全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对全区登记在册机动渔船实施船籍港所在地镇(街道)定员管理。建成覆盖全区的渔船安全生产准入签证网络,对渔船捕捞许可、船舶检验、船舶登记、人船保险、船员持证、安全设施有效配备等实施入渔联网签证。严格渔业从业人员的准入管理,加强对渔船船员的培训教育,建成全区的渔业职务船员培训考试机构。建成一批渔船违章整改基地,对违章渔船实施异地扣船整改,加大渔船违规处罚力度。建成渔船检验机构,进一步提升渔船检验质量。加强渔船海难救助能力建设,完善渔船安全救助系统。建立渔船互救激励机制,扶持互救民间力量,实施渔政船定点定期巡航检查与跨区执法监督,协同海上搜救中心做好渔民安全保障工作。推广先进适用安全技术装备,到2015年,全区 60马力以上大中型海洋捕捞渔船、渔运船等全部安装防撞自动识别船载终端设备,行驶航程可能超过防撞自动识别系统覆盖范围的海洋捕捞渔船100%以上安装卫星监控和通信终端设备。

6.机械制造

以加强船舶等机械制造领域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防范机械伤害、高处坠落、中毒窒息、触电、物体打击、受限空间等事故为重点,督促企业制订和完善安全操作规程,严格危险作业安全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设置各种安全防护装置、预警报警装置和安全标志。深入开展机械制造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确保重大隐患整改率达100%。加强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分类监管,努力提高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水平。

(四)健全安全科技支撑体系,提高技术保障能力

加强对安全评价、检测检验、安全咨询和职业教育与安全技术培训等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科学规划,探索建立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或协会。制定完善专业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强化专业服务机构行业自律行为,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专业服务机构在安全生产中的技术支撑作用。进一步完善区级安全生产专家队伍,加强高层次安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对安全生产的智力支持。

(五)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1. 推进应急救援指挥协调机构与机制建设

加快应急管理机构建设,按照上级要求适时建成区应急管理机构。建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工矿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预警机制,加快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实现与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应急救援中心应急平台间的互联互通。

2. 加快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按行业类型和区域分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托大型企业,建设完善省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鼓励和支持各镇(街道)、各部门、各行业依托企业和专业救援力量,加强服务周边的区域性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完善依托公安消防队伍建立区级政府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3. 建立完善企业安全预警机制,加强应急预案管理

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定期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析与评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落实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实行企业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工作,建立应急预案数据库,加强企业应急预案与当地政府应急预案的衔接。到2012,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企业和重大危险源的应急预案备案率达到100%

(六)完善宣教培训体系建设,推进安全文化发展

1.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

各级政府要整合资源,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机构,实施安全生产宣教培训体系建设工程,进一步创新教育培训手段,完善机制,推行教考分离制度,提高培训质量。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轮训制度,按照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配合做好由省、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会同组织部门举办的区、镇(街道)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专题培训班,提高领导干部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实施安全监管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工程,鼓励安全监管执法人员考取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到2013年,各级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的执法资格培训及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定期专业业务实训覆盖率达到100%

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厂级、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制度,不断深化全员安全培训,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和技能,“十二五”时期,计划培训各类从业人员140万人次。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培训率达100%,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

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面向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安监工作人员开展安全科学与工程或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进一步拓展交流与合作的培训渠道。把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列入国民教育内容,把普及安全知识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大纲,不断增强公众安全意识。

2.推进安全文化发展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安全生产教育活动,努力推进“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建设,实施安全文化倡导工程,营造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协调新闻媒体,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的作用,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和安全生产工作举措、先进典型、经验等方面的公益性宣传。重点培育企业安全文化、校园安全文化、社区安全文化,提倡以多样化的形式,引导安全文化建设。

四、重点工程

(一)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程

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岗位、专业、企业达标。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全部达到市级以上标准化要求,带储存经营企业60%达到市级以上标准化要求,涉及行政许可的使用企业50%达到市级以上标准化要求。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企业全部达到市级标准化要求,建立烟花爆竹零售单位的安全标准模式并加以推广。规模以上重点机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到三级以上。出台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及相应台账,全面推进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达标,切实推进“平安工地”建设。推进旅游安全标准化工作。

(二)中小企业安全“托管”示范工程

针对我区中小企业众多,安全基础薄弱,事故多发的现状,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托管制度,发挥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专业技术力量,为企业在安全制度建设、管理体系建设、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应急救援咨询等基础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分行业、分区域推进安全“托管”示范工程建设。

(三)重大危险源监管系统工程

建设完善我区重大危险源监管信息系统,开展各类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工作,建立区级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及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及监测预警系统。推进企业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建设,建设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行业或领域可能发生爆炸、毒物泄漏扩散、火灾或危及公共安全的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系统。

(四)监管条件建设工程

按国家相关标准,补充完善区、镇(街道)安全监管部门业务办公用房,配置与充实安全监管专用执法车辆、现场安全检查及事故调查取证分析设备、安全监管人员个体防护装备和办公设备,进一步提高安监系统科学化、信息化、现代化监管能力和水平。

(五)信息化推进工程

依托区政府电子政务网,全面建成覆盖区、镇(街道)二级安全监管部门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办公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结合3G无线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建设规范统一的全区各级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平台、应急救援指挥管理平台、行政许可管理系统和行业监管应用系统;实现全区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安委会成员单位间横向互连、纵向互通、资源共享。

专栏1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指标

以2010年数据为基准

类别

指标名称

2010年

2015年

下降幅度

年均下降

相对指标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0.2

0.12

40%

9.7%

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1.7

1.4

17.6%

3.3%

绝对指标

各类事故死亡人数

61

53

13.1%

2.5%

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51

44

13.7%

2.6%

工矿商贸事故死亡人数

6

5

16.7%

3.1%

消防(火灾)事故死亡人数

0

0



渔业船舶事故死亡人数

4

4



 

 

专栏2信息化推进工程

网络平台建设:依托区电子政务专网,推进安监政务网络平台。

完善办公自动化(OA)系统、门户网站建设、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管理系统、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事故报送管理系统、行政执法管理系统、重大危险源监管信息系统。

建设:乡镇(街道)安全监管平台、应急救援指挥管理系统平台、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数据交换平台、企业安全诚信管理平台。

(六)科技兴安工程

实施典型安全成果科技示范工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等高危行业领域推行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

 

专栏3科技兴安工程

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术、装备、工艺和产品推广计划

非煤矿山、运行尾矿库:露天矿山视频监控系统露天矿山机械铲装设备

危险化学品化工自动控制联锁紧急停车系统储罐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烟花爆竹流向监管信息系统

道路交通危险物品、旅游包车、三类以上班线运输车辆行车记录仪与卫星定位装置

渔业船舶渔业船舶防撞自动识别系统

特种设备大型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

(七)安全宣教培训体系建设工程

完善区级宣教培训机构建设,重点完善培训教室、仪器设备、考试用房、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全区安全培训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计算机考核管理,努力实现安全培训考核管理信息化。

(八)安全文化倡导工程

认真开展好每年的“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青年安全示范岗”等活动,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不断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培育和塑造知名安全文化活动品牌。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以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机制建设为契机,在重点行业(领域)选树一批各具特色、富有社会影响力的示范企业,建立安全文化示范基地,到2015年,建立国家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1家,省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1家。

五、保障措施

“十二五”期间,通过加大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和监管监察力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安全生产意识,保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和主要任务的完成。

(一)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规划

将安全生产重要指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统计指标体系,统筹安全生产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企业在制定发展规划和年度生产计划时,要突出安全生产,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实在企业发展和日常工作之中,使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检查、同步考核。

(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强化区政府部门行政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政府承担的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职责,完善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一票否决”的管理考核监督机制,严格责任追究,把安全生产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确保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到位。建立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在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证券融资、银行贷款、工伤保险等方面予以限制和制裁。加大对事故企业负责人的责任追究力度,实行企业负责人事故任职资格终身否决制度。

(三)严格安全生产执法

严格执行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打击无视法律、无视监管、无视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强化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形成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提高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素质和技术装备水平,强化基层站点监管能力,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现场监管和技术指导。完善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制度,建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及事故举报机制。加强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强制推行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对达不到安全生产标准的工艺、设备实行淘汰制度。

(四)实行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经济政策

研究与财政、信贷等挂钩的推进安全生产的政策。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完善工伤保险和事故预防相结合的机制。制定应急救援有偿和保险经济政策。完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健全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制度。鼓励和推动意外伤害险、责任险等商业保险进入安全生产领域。

(五)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区政府部门安排资金,用于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事故预防与隐患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用于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用于支持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研究、推广、应用等。同时,保障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设施、装备和经费到位。支持重点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和安全技术改造。企业必须加大事故隐患治理和安全技术改造投入。督促企业依法加大安全投入,严格实施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制度,完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投资预算制度,保障企业安全经费投入到位。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相结合共同投入的机制。

(六)实施“科技兴安”和“人才强安”战略

通过政策引导,督促企业提升地位、改善待遇等措施,充分发挥注册安全工程师和高层次安全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加强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消防、建设施工、海洋渔业等高危行业领域专业人才和生产一线急需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各级安全生产监管人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开展学历教育。建立各级安全生产专家队伍,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专家作用。支持安全生产科技立项,将安全生产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基础理论和公益性、关键性技术研究纳入相关科技计划。

(七)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监督作用,依法维护和落实企业职工对安全生产的参与权与监督权,鼓励职工监督举报各类事故隐患和各种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对有效举报予以奖励。进一步畅通安全生产的社会监督渠道,设立举报箱,规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规范安全生产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较大以上事故调查处理情况和重要安全生产信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对安全信用差、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及安全问题突出、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及时予以曝光,对舆论反映的热点问题及时进行跟踪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