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11331002002673575G/2021-139727  主题分类:
 体裁分类:  发布机构: 区政府办公室(区外办、区金融办、区大数据局)
 成文日期: 2021-06-0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台州市椒江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本文有删减)

发布日期: 2021- 06- 08 15: 4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椒江区人民政府

2012年2月28日在台州市椒江区第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台州市椒江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林金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台州市椒江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和2011年政府工作回顾

区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椒江发展史上很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宏观环境的复杂变化、转型发展的严峻挑战,本届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两创”总战略和市委“四大战略”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五区”建设总目标,带领和依靠全区人民,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克难攻坚,负重奋进,胜利完成了区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本届政府主要目标任务。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调结构促提升,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由2006年的199.83亿元、23.62亿元、12.54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352.59亿元、46.08亿元、27.5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8.8%、14.3%和1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8936元。这五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9.03亿元,年均增长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6.24亿元,年均增长17.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3.18:54.07:42.75调整为4.02:43.97:52.01,“一产优、二产强、三产大”的格局基本形成。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上市企业增至4家。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累计实现自营出口92.2亿美元,对外投资额3334.37万美元。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拉框架强功能,城乡环境面貌不断改善。建成区面积达到42.92平方公里,旧城改造拆迁房屋4.8万平方米,回建26万平方米。围垦滩涂28.78平方公里。建成投用台金高速东延椒江段及连接线、疏港大道、中心大道、台州大道一期和二期、体育中心、台州市汽车客运总站、台州供水二期椒南片饮用水、污水处理二期及中水回用、椒北引水、中咀避风港、白云阁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投运220千伏外沙变、栅浦变和110千伏兆桥变、章安变、椒云变、葭沚变以及大陈陆岛联网等输变电工程,电网总体规模实现翻番;完成三级供水管网建设,清洁家园工作取得实效,公交线路不断完善,在全市率先建成公共自行车系统,基本实现城乡供水、环卫、公交一体化。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9个,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88.13%,通过省A类新农村电气化县考评。椒北开发全面启动,大陈开发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全区绿地总面积达到734.8公顷,建成省级生态街道(镇)2个、市级生态村94个,疏浚整治河道427.9公里,完成1843家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建成污水处理管网75.4公里,完成57个小区、150家单位的精细化截污,完成“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和218家农业面源治理,基本实现全区河道长效保洁,连续3年荣获全省河道保洁先进区称号;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5.03%和10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和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均完成市里下达的任务。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称号。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惠民生增福祉,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富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99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340元,年均分别增长10.9%和11.2%。各项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1.55%,科教文卫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到33.93%,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2.2%,每千人拥有医生数为3.1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03‰以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拥有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3.15和55.17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用汽车46辆。社会就业和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累计新增就业岗位4.23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五项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次达60.93万,实现养老保险、养老金终身支付全覆盖,培训农民5.4万人次。完成5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及省示范文明城区、文化先进区、体育强区、卫生区、扶残助残“爱心城区”等称号,连续6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转作风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设继续加强。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16件、政协提案1301件。在全省率先设立镇、街道和部门法制机构,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问责制,规范自由裁量权,政府依法办事能力进一步提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成电子政务平台,政务信息公开全面实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完善。积极构建公共财政体系,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监管,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政府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着力打造“平安椒江”,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连续4年荣获省平安县(市、区)称号。2007至2009年度,我区党政领导实绩分析评价综合指数和发展水平指数居全市首位。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本届政府工作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我们集中精力抓重点,全力以赴破难题,抢抓机遇促发展,全面完成了区八届人大五次会议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主要抓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   致力于调整结构,经济保持稳健增长

农业经济强基增效。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4.19亿元,增长2.9%。启动实施2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3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农场柑桔精品园获省特色农业精品园称号;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8个,面积6300亩。全年播种粮食10.02万亩,总产量4.08万吨,再次荣获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实现渔业总产值19.21亿元,增长28.8%;完成绿化2513亩。新增农业龙头企业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增至330家,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增至5家,“区外农业”种植面积4.8万亩,土地流转总面积4.5万亩。新增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3个、绿色食品1个,省农博会金奖3个。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发放涉农补贴2.16亿元、丰收小额贷款4000万元,农信担保公司提供贷款担保5256万元。

工业经济稳步提升。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155.02亿元,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54.46亿元,增长15.4%;新增上亿元企业13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1家。工业经济效益综合得分为208分。医药化工、家用电器、缝制设备、船舶修造等主导产业优化发展,海正、东港、飞跃、杰克等一批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明显。星星、方远、新世纪跻身2011年度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真空泵、喷雾器、眼镜等传统产业创新发展,光电等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全区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比达32.7%。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完成工业性投资41.37亿元。海翔、宝石、水晶光电等10个国家和省级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完成投资4.12亿元。实现建筑业产值145.09亿元,增长18.5%。

第三产业快速增长。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83.38亿元,增长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83亿元,增长16.8%。商贸业加快发展,家乐购数码广场、新安居灯饰广场已开业;现代物流业提速发展,台州金属材料物流基地、宝丽日用百货物流中心、新明国际物流中心已建成投用。台州先进制造业服务集聚区正式授牌并完成规划编制。房地产业持续发展,完成投资额96.05亿元,增长99.8%,实现销售额88.41亿元,增长5.7%。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492.03亿元,贷款余额396.72亿元,分别增长7.3%和9.2%。旅游业加速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746.0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1.77亿元,分别增长13.2%和13.1%。华夏国际旅行社被评为省五星级品质旅行社。

开放型经济平稳发展。实现外贸自营出口27.4亿美元,增长22.7%,其中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实现出口18.85亿美元,增长68.8%。获批各类外经贸扶持资金1.03亿元,组织113家次企业参加15个境内外展会。引进外资418万美元。实现对外投资1000.12万美元。服务外包注册企业达15家,合同执行额2316万美元,居全市首位。

自主创新成效显著。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即将投用。创新主体加快培育,列入国家“863”计划3项、重点新产品计划1项、火炬计划11项、星火项目1项、重大新药创制专项6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5项。我区被评为全省市县(区)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质量强区建设加快推进,新增省著名商标3个,省名牌和省出口名牌各5个。星星家电荣获全国质量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沿海产业带建设深入推进。实现海洋经济总产出196.01亿元,增长15%。沿海产业带完成基础设施投入8.12亿元,新开工企业10家,新投产企业15家,累计开发面积达761公顷。滨海工业区块日益完善,“三纵四横”道路框架全面拉开,光电产业园区建设启动实施,利源重工科技、百达电器等项目加快建设。沿海工业功能区块加快发展,企业增至11家,船舶修造业实现产值20.85亿元,增长6.5%。建成十一塘围垦主堤工程,完成垦造耕地958公顷。

(二)   致力于统筹发展,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开发大道西延、体育场西路建成通车,74和75省道南延、82省道复线、机场路改扩建二期等椒江段工程及椒江二桥、台州大道三期、开发大道东延、东二路、学院路南北延等工程加快推进,76省道复线北延椒江段、四号路开工建设,中山西路改造工程基本完成。220千伏椒北变、110千伏东辉变、前所变和35千伏外岩线加快建设。新建供水主干管网15公里。解放南路区块改造全面完成,海正老厂区、云西公园等区块改造顺利推进。洪家场浦排涝调蓄、江滨公园西进等工程前期工作扎实开展。

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开展市容综合整治百日大会战,推进市容网格化管理,实施了市容环境、停车秩序、建筑垃圾、广告招牌、违法建设五大整治行动。建立制止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快速反应机制,共查处违法用地337亩,拆除违法建筑3万多平方米。新开通7条公交线路,新建79座公交候车亭和50个公共自行车站点。“清洁家园”深入开展,“数字城管”扎实有效。我区被评为省“十小行业”整治先进单位。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完成25个村的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建设用地682亩,改造建设农房3849户,前所村等6个村“立改套”项目加快实施,朝晖小区、太阳城社区被列为全省农房改建现场会参观点。完成18个整治村、4个示范村创建工程和4个中心村培育工作,完成26个村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20个村的新农村电气化改造,创建了1个省级“森林村庄”和6个市级“森林村庄”。我区被评为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区。

椒北和大陈开发建设步伐加快。继续实施“开发椒北、跨江发展”战略,出台了加快椒北开发建设的政策意见。完成梓林西大河拓宽疏浚工程,台州军分区步兵营、渔港经济区一期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完成了大陈海岛防护林、地震站、避灾中心、垦荒纪念碑景区、直升机场等13个项目建设,“庆达3号”客货两用船完成船体建造,大陈实验学校校舍改造项目完成拆迁,成功举办大陈全国海钓邀请赛和大陈海钓节。一江山岛景区建设顺利开展。

(三)致力于优化环境,生态建设取得实效

节能减排成效渐显。建立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强化源头管理和控制,加速淘汰落后产能,预计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75%的目标。大力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继续实施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三大措施,开展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强化环境监管,完成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3.5%、3.5%、3%、1%的年度减排任务。

水环境整治强势推进。“铁腕治水大会战”行动全面开展,疏浚整治河道53.56公里,实施生态调水3次,实行河道水面全天候保洁。完成20公里污水管网建设、30家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工作和32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污水泵站建设顺利开展,农村生活污水“连片整治”模式不断推广,砂洗、水产冷冻行业污水处理设施第三方委托运管成效明显。

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取得突破。全面启动了“以恶臭为敌、为生态而战”的医化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列入整治的33家医化企业全部签订“退转升”协议,43个恶臭产品中的23个产品已按计划退出,有机废气排放量比上年同期削减20%左右,主城区空气质量得到初步改善,圆满完成了第一个年度的整治目标。开展涉重行业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全区194家熔炼铸造企业和1家铅蓄电池企业全部关停,取缔非法小电镀厂30家,处置非法进口固废拆解场5个。

(四)致力于改善民生,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学前教育规范提升,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高考重点上线万人比和理科重点上线率稳居全市前列。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完成。台州一中新疆班开工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规范实施,卫生服务能力全面加强。台州市中医院成为全市首家三级乙等中医医院。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文化“三下乡”活动和“农家书屋”建设有序推进。实施了牛头颈、小圆山双塔等海防文化遗址修缮。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我区健儿在省级以上各类比赛中荣获32金、22银、23铜。人口计生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工作指标均处于全市前列。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再次荣获省民政工作先进区称号。区慈善总会被授予浙江慈善奖。统计、广电、通信、气象、盐务、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湾事务、人民武装、国防动员、双拥、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口岸管理等工作得到加强,老龄、妇女、青少年等事业进一步发展。

民生保障不断增强。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投入就业再就业资金1243万元,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1495人,帮扶5248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1392人;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4428人,转移就业2495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五项社会保险参保新增6.9万人次,社保覆盖率达到48.65%,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19万人;新农合筹资水平增至人均320元,参合率达到98.9%;城镇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上调到人均每月470元和340元,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98%和100%;公办养老机构床位数增至1333张,椒江社会福利院新院已投用。新增廉租住房保障对象55户,11.7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完成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全省首个村邮站在我区建成,并实现村村建站;台州市社会保障·市民卡在椒江首发启用;村级连锁便利店增至262家,覆盖率居全市首位。

社会保持平安稳定。“法治椒江”深入实施,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有力,“平安建设”六大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显著。继续开展大接访活动,化解省挂牌信访积案17件。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启动实施“六五”普法,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和法律援助工作不断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我区被评为首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清剿火患”战役取得实效,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加强。

(五)致力于提升服务,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进。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政协通报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司法和社会监督,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的联系进一步密切。着重抓好重点跟踪督办议案和重点提案办理,及时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95件和政协提案212件。政府法制工作持续加强,行政执法行为更趋规范,行政争议化解力度进一步加大。完成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全年政府投资审减资金7679万元,政府采购节约资金5077万元。机关协同办公平台已经启用。深化惩防体系建设,勤政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服务效能不断提高。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全年办结申请18.96万件,平均每项提速9.15天,实现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深入推进“两年”和“双服务”活动,大力实施“勤廉优政工程”,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2996个,落实帮扶资金1.9亿元,落实服务项目877个。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金提高至5000万元,年度担保金额达2.2亿元;中小企业专项信用贷款余额1350万元,2家小额贷款公司合计贷款5.4亿元,第三家小额贷款公司已获批。积极鼓励企业上市、股改和创业投资,星星科技成功登陆深圳创业板,信质电机已经过会,九洲药业上市准备工作顺利开展。基本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完成2011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椒江应对各种挑战、克服诸多困难、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根本保证,全区人民的团结奋斗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是我们继往开来的信心所在!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对政府工作予以大力支持和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无私奉献的驻椒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椒江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较为突出,工业性投入后劲不足,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二是城乡、南北、陆岛发展不平衡依然存在,统筹协调发展困难较多。三是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约束加剧,发展环境亟待改善优化,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推进和落地难度较大。四是生态建设任务艰巨,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五是社会和谐稳定压力较大,公共安全体系不够健全,社会管理方式亟待创新,社会保障、就医就业等方面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六是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在科学决策、依法行政、优化服务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目标

各位代表,本次会议将选举产生新一届区人民政府。新一届政府履职的五年,既面对严峻的挑战,又面临难得的机遇。未来的五年,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动荡将依然延续,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地区之间、城市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未来的五年,是我区推进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文化建设、城市功能和公共服务“五大转型”,打造“首善之区”的关键时期,发展中遇到的制约因素日益突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更为迫切。为此,只有保持与时俱进、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清醒有为、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才能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再创新业绩。

根据区八届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和总体发展思路,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两创”总战略、市委“四大战略”和区委打造“首善之区”的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通过实施“三二一”区域发展总体布局,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在海洋经济、城乡建设、社会管理、文化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十二五”规划,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全部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和10.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均完成市里下达的任务。

为此,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牢把握五方面工作原则和要求,切实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一)稳中求进开新局

“稳”是前提,“进”是提升。切实增强贯彻宏观调控政策的坚定性和抢抓机遇的紧迫性,平稳健康地推动经济增长,确保民生幸福和社会大局稳定,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大力实施“三二一”战略,全面构筑“三带二区一岛”的发展新格局。以椒南临港开发和椒北新城区建设为抓手,推动椒江两岸临港产业升级、融合、转型,建设沿江发展带。以中心大道、中山路、解放路、东环大道和台州大道的“山”字形道路沿线商贸开发和提升为重点,打造台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沿路发展带。以洪家场浦为纽带,布局精致生态农业、景观园林及旅游休闲、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沿河发展带。以椒江滨海工业区块、沿海工业功能区块为主平台,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建设沿海产业高地。以打造环大陈岛对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实验区为契机,推进大陈岛开发建设。

(二)主攻沿海促转型

发展海洋经济是我区缓解资源环境要素制约、拓展发展空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必须立足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海洋资源禀赋,抢抓省、市海洋经济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机遇,紧抓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有利时机,集聚人力、财力、物力,主攻沿海、陆海联动、多级突破,积极对接临港大石化、大医药、大装备产业,开发海洋生产力。坚持项目带动,实施大企业培育、大项目引进工程,推动发展方式由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资源依赖向人才支撑转变,彰显转型发展的活力。加大政策扶持,提升公共服务,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互促进、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相辅相成、生态建设与文化建设相得益彰,提升转型发展的质量。加强统筹协调,大力推进高新技术研发与产业基地建设,引进和优化人才资源,增强质量效益,确保转型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三)统筹城乡谋发展

主城区是台州转型发展、优化发展、集约发展的重要空间,是椒江打造“首善之区”的最大潜力所在。树立和坚持市区相向发展、融合发展的理念,大力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椒北、洪家及环绿心、滨海等城市新区开发,逐步推进老城区改造和海门港“老港换新港”计划,促进城市化与产业化互动、城市拓展与新农村建设相融,打造魅力之城。大力发展城市经济,着力优化城乡产业结构布局,推动高成长新兴产业、高效率经济组织、高档次商业机构和多功能城市综合体不断成长,打造实力之城。努力提升城市形象,以超前规划理念引领建设,以完善的城市家具丰富功能,以精细的城市管理凸显个性,打造品质之城。着力优化生态环境,加快推进排涝调蓄、村庄绿化、林相改造、环山游步道工程建设,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彰显山水田园城市特色,打造宜居之城。

(四)增进福祉惠民生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摆在改善民生的首要位置,下大力气稳定物价,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坚持把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放在改善民生的优先位置,大力推进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健全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城市畅通水平,让更多的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坚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摆在改善民生的重要位置,在离百姓最近的地方创新,在管理难度最大的地方创新,从群众最迫切希望的地方做起,加快构建惠及全民、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和安全保障体系。

(五)文化引领聚人心

文化是魂,文化是根。积极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和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深入挖掘古章安文化、海防文化、海门老街文化、一江山战史文化、大陈垦荒文化等椒江特色文化内涵,并吸收各地优秀文化成果,传承先进文化精髓,融汇贯穿于经济社会的各领域,为椒江发展注入大智慧和新活力。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创新文化载体,通过不同层次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先进文化走进城乡,温润百姓心田,提高文明素质。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引导民间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建设,重点支持文化领域新产品研发、推广及文化创意、创业园区建设,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扶持文化产品出口,不断提升椒江文化实力。

三、2012年政府主要工作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展示新一任政府班子的良好形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合分析发展环境和自身条件,建议201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9%,力争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全部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以内;完成市里下达的各项节能减排任务。

为实现既定目标,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着力转型发展,进一步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

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椒江滨海工业区块、沿海工业功能区块建设,重点加快十塘三期、八塘区块和光电产业园区、新型高分子材料园区等重点园区建设,力争工业性投入增长1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产能结构,尤其要利用国际产业调整重组的时机,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装备、技术来提升我区制造业现代化水平。抓好医药化工、缝制设备、家用电器转型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推进船舶修造业朝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方向发展,重点培育光电、新材料应用、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盯牢沿海产业发展动向,推进产业链招商,积极引进海洋工程装备、海洋医药、海洋保健品为重点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利源重工科技、海正聚乳酸等项目建设,做好中技桩业、青啤迁建等项目前期工作。支持建筑企业提档升级,加快产业链向关联度高、附加值高的上下游延伸。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台州先进制造业服务集聚区、葭沚物流功能区块建设,抓好台州湾循环产业物流中心、台州港椒江航道服务区、椒江粮食储备中心等临港项目实施。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重点提升十字马路商圈,着力发展中心大道两侧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推进一批现代商贸项目,优先采用城市综合体模式,实行中小项目的集群建设、集群发展,全面提升城区商业服务功能。开工建设居然之家·万豪广场,加快建设家乐购副食品广场、第六空间生活广场、时代家居博览中心,完成中山东路A区块出让工作,做好东部工业区块生活服务街区建设前期工作。稳健发展房地产业,积极发展现代金融、商务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型业态,培育旅游、汽车等消费热点,打造餐饮、休闲、健身、家政、教育等行业品牌,做大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促进市场持续繁荣。

稳步发展生态农业。加大科技支农力度,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民创业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着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力保证粮食10万亩播种面积和4万吨总产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鼓励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鲜活农产品配送,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加强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发展“订单农业”和“总部农业”,力争全区农副产品出口额增长6%以上。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林业和生态畜牧业。稳定海洋捕捞业,做优海水养殖业,推进标准渔港和现代渔业园区建设。

(二)着力创新发展,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构筑科技进步新高地。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引导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努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积极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着力打造高层次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快突破一批制约我区传统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建成投用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发挥其科技“孵化器”的作用,加速创新成果转化,致力培育一批高科技中小企业,壮大我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队伍建设,引导创新人才向重点产业领域集聚。深入实施标准化和品牌战略,抓好省知识产权示范区创建,扎实推进质量强区建设。

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内外源经济互动发展。切实提高内外资利用水平,引导外来资本投向现代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努力引进世界500强等优势企业。切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产品出口,加快生物医药、缝制设备、光电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建设。切实加大对外经济合作力度,鼓励优势企业加大“走出去”步伐,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积极承接国外制造业转移和服务外包,注重提高加工贸易质量和水平,培育出口名牌。充分发挥异地商会和海外台胞、侨胞的作用,最大程度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合作。

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构建科学高效的海洋经济工作综合管理体制,统筹协调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改革试点、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以及重大工程项目的督促落实工作。深化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大力消除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引导企业加快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商务模式创新。继续实施“一企一策”。进一步整合各类投融资平台,促进小额贷款公司规范有序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企业改制力度,推进中小企业联合兼并重组,力促信质电机、九洲药业等企业成功上市,加强拟上市企业培育。

(三)着力统筹发展,进一步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

完善基础设施。完成开发大道东延、东二路、台州大道三期建设,加快74和75省道南延、76省道复线北延、82省道复线、机场路改扩建二期等椒江段及四号路工程建设,努力实现椒江二桥桥面合龙,动工建设台州内环快速路椒江段、十字马路地下通道,完成云西路拓宽工程。加快220千伏椒北变、110千伏前所变建设;建成投运110千伏东辉变、35千伏外岩线。启动椒江南北供水联网工程建设,加快污水泵站和各级污水管网建设,做好椒南污水三期前期工作。完成十一塘围垦工程,启动十二塘促淤工程。

打造精品城区。进一步完善重点区块的规划编制,高起点做好洪家场浦排涝调蓄、心海绿廊、城区慢行系统筹规划。加快重点区块建设步伐,重点推进中心大道和台州大道沿线、东山湖片区、西入城口等区块开发,有序实施江滨公园西进工程。深入推进畅通工程,优化交通组织管理,加快公交综合场站和公共停车场建设,新建20个公交候车亭,继续抓好慢行系统建设。实施城市美化工程,加强城市家具整合和户外广告整治,加快街景立面和山体林相改造,修缮城区山体游步道和文化景观。深入推进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优化城市管理方式,规范行政综合执法,拓展“数字城管”覆盖面,构建依法、高效、务实的城市管理机制。

建设美丽乡村。继续推进村道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污水治理和村庄绿化工程,提升城乡规划、环卫、供水、排污、公交一体化水平。启动2个中心村建设,创建18个整治村、3个精品村,建成10个市级以上绿化示范村,实施20个村的新农村电气化改造。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房改造建设,鼓励采用“立改套”模式,建设现代住宅小区。推进城中村社区化、郊区村集聚化、普通村生态化、海岛村特色化,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着力打造若干精品村、精品片、精品线、精品特色农业园区,努力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村生态家园。

开发椒北和大陈。对椒北开发予以更多的支持和投入,加快75和83省道改建工程、椒北大街、沿江大道等项目实施,抓好前所船舶修造基地、椒北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引导高新技术、物流服务、船舶修造等产业集聚发展,保护性开发九子山系自然景观资源和章安古街、金鳌山等历史文化资源,展现滨江风貌,建设椒北新城区。依托大陈岛特有的海洋、台胞资源优势,把大陈的科学开发,放到促进海洋经济和发展两岸关系的大格局中去研究推进,建成南岙客货码头,加快实施大陈中心渔港修复等项目,抓好台州炼化一体化大陈基地拆迁安置工作,推进一江山岛和无居民海岛开发,争取列入省级海岛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小康的大陈、现代化的大陈”。

加强生态治理。继续加快医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围绕今年年底主城区告别恶臭的目标,切实抓好“退转升”协议的落实,全面完成43个恶臭产品的关停。加快企业转型转产,重点发展26条制剂成药生产线,改造建设25条符合GMP规范的“精烘包”生产线,认真做好产业替代优化工作,积极推进“四中心一基地”建设。继续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坚决淘汰一批高耗能、高耗水、重污染的落后产能,加快循环生态型产业、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抓好海正生物基新型高分子材料、新云峰塑业家具等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实施。继续开展“铁腕治水大会战”行动,重点做好沿河区块截污治污,有效实施河道生态补水和修复,抓好企业废水达标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扎实开展“清洁家园”工作,在市区主要道路试点垃圾直运,加强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启动垃圾填埋场二期扩容工程建设。

(四)着力和谐发展,进一步提升民生幸福指数

繁荣区域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注重历史文化、民间文化的深层次开发,鼓励文化精品创作和推广,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健康发展。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继续修缮戚继光纪念馆等海防文化遗址,加强街道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俱乐部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继续组织开展广场文艺、文化下乡等活动,举办海门老街文化节,全面完成“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扶持乱弹、刺绣、玻雕等台州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加快建设台绣博物馆,抓好心海文化生态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前期工作。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建设“健康椒江”。

发展社会事业。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完善教育共同体机制,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加快街道中心幼儿园建设,提高学前教育公益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和标准化建设,完成台州一中新疆班建设,加快台州学院椒江附中、沿海小学扩建等工程建设,做好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下陈中学迁建等项目前期工作。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升新农合保障水平,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创建省卫生强区。加快市立医院新院区建设步伐,全面实施街道卫生院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入实施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湾事务、老龄、关心下一代,以及科普、盐务、档案、地方志、口岸管理等工作,进一步发展慈善、统计、气象、通信、广电等事业,不断加强人民武装、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建设,切实维护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

强化社会保障。认真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做好重点人群、困难人员的就业引导和援助工作,增强全民创业活跃度。及时妥善处置劳动争议,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五费合征”,加大社保扩面提速力度,新增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次3.7万。推行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积极发展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事业。开展养老机构素质提升工程,确保每百位老人有3.4张养老床位。加强住房保障,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继续做好廉租保障对象的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工作。

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基层综治工作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公共安全监管中心建设,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创新流动人口、特殊群体、虚拟社会等领域的管理体制,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加快建立“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强化市场监测预警,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提升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水平,争创国家级药品安全示范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隐患排查和整治力度,严防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防灾救灾能力建设,及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稳定。


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新一届政府肩负着椒江今后五年的发展重任,肩负着全区人民的重托,不敢有丝毫懈怠。我们将强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坚持科学理政

紧抓时代脉搏,树立谋大局、谋长远的科学发展理念,勇于解放思想,突破思维定势,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坚持把政府职能转变与管理方式创新相结合,用科学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维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强对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调研,认真实施“十二五”规划,健全重大事项决策公示和听证制度,确保政府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机关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能把握发展大局、担当时代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二)坚持依法行政

把依法行政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司法、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健全政府与人大、政协工作对接制度,坚持向人大报告工作,支持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进一步提高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质量。规范行政执法,切实做好行政调解、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坚持务实勤政

强化机关绩效管理,改进会风文风,说实话、办实事、重实干、求实效,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解决好事关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认真办理区长热线、信箱有关意见建议,抓好2012年度为民办实事工作。认真推行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效能监察等制度,畅通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提高办事效率。继续深化“两年”和“双服务”活动,开展“攻坚克难、双优双促”行动,加大对重大项目、重点工作进展的跟踪督查力度,坚决整治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现象。

(四)坚持廉洁从政

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强化对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深入治理行业不正之风。坚持厉行节约,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倡导低碳办公,勤俭办一切事情,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更多地用在民生改善上。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努力建设务实高效、公正廉洁,值得群众信赖、让全区人民满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谱写了椒江发展史上的华丽篇章;今后五年,我们承载着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光荣使命。历史的目光注视着我们,人民的期盼激励着我们,肩负的责任鞭策着我们。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解放思想,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奋力打造“首善之区”,为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