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陈龙岗,1926年9月出生,安徽嘉山县尹集乡吴桥村人,1943年入伍,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解放一江山岛登陆战。1966年从部队转业到海门化工厂(现海正集团前身)担任党支部书记,1991年6月离休。
一件旧军装,满身军功章。陈龙岗坐在藤椅上,慢慢讲述着自己的一生,时间也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飞扬的年代。这是一件挂满了军功章的旧军装,跟随着陈龙岗走过了大半辈子。
从1943年到1945年,陈龙岗转战多地,但多为“小”仗。抗日战争结束后,他经历了台儿庄、孟良崮等战斗。其中在孟良崮战役中,他被一颗炮弹炸伤,左大腿至今留有一道深刻的伤痕。之后,他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和解放一江山岛登陆战。
重伤不哭,轻伤不下火线
获抗美援朝三级奖章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950年11月,23岁的陈龙岗跟随中国人民解放军20军60师178团奔赴前线。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他抛头颅、洒热血,誓死捍卫祖国的尊严。截至1952年12月,陈龙岗立荣立三等功1次。
“不打倒美国不回家!”回忆起在朝鲜的战斗,陈龙岗一如当年那般精神。“虽然在朝鲜打仗,但这仗是为了保家卫国,如果美国打到我们中国来,我们中国东北老百姓也会像朝鲜老百姓一样受苦。”
硝烟弥漫、天寒地冻,这是陈龙岗印象中的朝鲜战场,“那时候,美国的飞机白天进行地毯式轰炸,我们志愿军就躲在壕沟里,等天一黑,我们就袭击敌人的营地,将炸药扔进坦克群里。当时的战斗十分惨烈,我们不仅武器装备落后,还面临零下40度的极端天气,但大家都凭借顽强的意志,咬牙坚持了下来。”
1950年11月,持续一个多月的长津湖战役打响,这是陈龙岗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战役。“敌人从空中、地面齐开火力,志愿军战士们则以重机枪、火箭筒和手榴弹连环牵制。又猛又准的炮火让敌军彻底领教了志愿军的厉害。”而陈龙岗也在这次战争中,不幸再遭炮弹击中受伤,头部、右腿多处受伤。
“人在,阵地在!”在朝鲜战斗了3年多,陈龙岗记不清经历了大大小小多少场战斗,他也多次负伤,至今伤病还一直困扰着他,“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只做了简单的包扎。战士们都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哭不叫,不能扰乱军心。”
为了胜利,冲呀!
再立三等功
1953年9月份,陈龙岗离开朝鲜,随部队来到浙江,在舟山、宁波一带进行海上训练演习,为攻占一江山岛做准备。1955年1月18日,在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的统一指挥下,解放军发起了一江山岛战役。此役,陈龙岗再立三等功1次。
那时,陈龙岗担任178团高射机枪独立排排长,一江山岛共有180、190、203、160四个敌军占领的高地,而他的任务是率领86名战友配合2营4连夺取190高地。
“当时,一江山被打成了一片火海,我站在甲板上看得很清楚,飞机飞得很低,还有海上的舰艇都在掩护我们登陆艇。”在各方掩护下,他们的船向一江山岛驶进。“现在党和人民需要我们,想要解放一江山岛,我们就要服从命令听指挥,只准前进,不准后退!老兵带上新战士,我们一起向前冲!”在船上,他这样激励战友们。
一江山岛易守难攻,敌人在滩头布置了许多水雷、堑壕和铁丝网,构筑在水平面上和岩礁缝里的碉堡、暗堡比比皆是。当天中午,在海军和空军的掩护下,陈龙岗和他的战友们抢滩登陆成功,开始冲击主峰。“当时敌人的火力很猛,我就命令战士们对准敌人枪炮射出的方向射击,压制火力,快速往前冲。”陈龙岗说,为了配合步兵前行,平时需要一分半才能装好的高射机枪,他们只花了50秒;高速射击后,温度达到80多度、重量也有40公斤的机枪,战士们用油布一包,扛在肩上就往上冲。
“我的战友,我的同志前仆后继,牺牲了。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我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所有青年战士们带好武器,在火力的掩护下,冲呀,杀呀!”提起这段往事,陈龙岗的不禁落泪了。“终于,当天下午2点55分,我们成功地攻下了190高地,我们高呼,我们成功了,我们胜利了!”几乎在同一时刻,登陆部队占领了203、180高地。
3年的抗日战争,6年的解放战争,3年的抗美援朝和解放一江山岛战役,陈龙岗先后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奖章、“三级解放”奖章、“抗美援朝”三级奖章,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多次获通令嘉奖。
今年,陈龙岗95岁,因为身体的变型穿起这件衣服有些吃力,但只要有人来探望,他都会穿上这一身戎装。城市旧貌换新颜,百姓的生活也安定和谐。
一转眼,马上就要建党100周年了,“我非常想念我的战友,你们在那边过得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