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1008010001085/2021-138985  主题分类:
 体裁分类:  发布机构: 区住建局(区人防办)
 成文日期: 2021-05-1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 2021- 05- 10 09: 3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椒江区人民政府

一、今年工作总结

2020年,我局围绕市、区两级中心工作任务,以“860”攻坚破难行动作为打赢“翻身仗”的总抓手,牵头推进“城市美丽行动”、“美丽城镇”、省市区民生实事工程等重点工作,并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全力做好防疫防控助力两大产业复工复产,围绕“一图一码一指数”及MEI指数相关指标,突出服务引领和行业指导,有力保障两大产业平稳发展。

(一)以“860”行动为抓手,统筹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一是牵头推进“两美行动”。“城市美丽行动”完成投资 13.57亿元,完成率101%,39个项目中37个达到目标要求,5个超额完成,其中打通断头路4条,新建3处公共停车设施、3座城市雕塑,完成3条街景立面改造和1条美丽河湖创建。美丽城镇创建项目已开工65个,开工率100%,累计完成投资额48.95亿元,完成率98.85%,大陈镇成功创成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省级样板,下陈街道创建提前启动,完成投资23.74亿元。

二是聚焦重点基建项目。今年,我局将优化路网结构、拓宽城市发展空间作为工作重心,其中白云山南路南延通车,教七路、双水路下陈段年底贯通,太和山隧道3#主洞贯通,2#主洞右洞贯通、左洞完成70%,洪家南环线完成过半,东平路下穿工程顺利推进,外沙路大修完成,中央通道二期、葭沚转盘提升改造等项目年内动工。同时,持续深化“五水共治”,推进60个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建设,新建污水管网4.5公里,供水管网14公里,雨水管网4公里。

三是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凤凰公园改造启动建设,南岸滨江空间先行段、白云山云中绿道、乌龟山公园年底动工,和合公园四个入口公园完成东西两侧方案设计。大力推进7个城中村改造,完成拆除1539户,完成率100%,拆除面积约19.61万平方米,拆除率100%。

(二)以行业专班为平台,聚力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根据部署,牵头成立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工作专班,围绕“一图一码一指数”相关指标及MEI各项指数,认真分析各项指标评分标准,每周一碰头,每月一分析,仔细研判,分类施策,做好服务,有力保障了两大行业快速走出疫情低潮,健康发展。1-12月,大椒江房地产投资完成278.71亿元,同比增长24.6%,完成商品房销售221.16万平米,同比增长9.4%;小椒江房地产投资完成207.37亿元,同比增长21.5%,完成商品房销售164.2万平米,同比增长-2.7%;1-12月,建筑业总产值(省内)约253.1亿元,同比增长16.86%。

(三)以民为本,持续做热惠民实事工程

一是高效推进省市区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三个老旧小区改造已基本完成;完成新建绿道11公里,停车位3600个,其中800个为公共停车位;继续全区推广加装电梯,目前16台已全部完成,总量全市第一。二是突出重点加快城乡困难家庭危旧房治理。排摸全区2977户困难群众住房,发现疑似危房524户,经鉴定C、D级危房246户,目前全部治理完成。同时,继续加强城乡未改造危旧房的日常监控和分类治理,完成陵园路3栋D级危房拆除。三是突出住房保障“惠民”作用。基本建成保障房1382套,竣工250套,3个棚户区项目争取到政府专项债资金7950万元。配合做好人才房票审核,发放房票19张。完成40家228人次离退休干部住房补贴审核工作,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207万元,及时审核公租房申请,新增分配12户。

(四)强化监管,防疫防控与安全生产齐抓

一是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按照部署,全力做好疫情期间停工停产检查,疫情后期全力服务、多措并举助力各项目、企业尽快恢复产能。同时,配合做好82省道、机场、动车站等点位的防疫工作。二是强化在建项目安全生产监管。组织开展8次安全生产大检查,累计检查各类项目254个(次),排查、整改各类隐患893条,停工整改11个,限期整改243个。组织3次扬尘防控专项检查,全面检查130个项目,并提前完成销号。三是强化公房安全管理。实行三级检查制度,开展安全巡查50余次,签订责任书62份,发放安全生产台历4200余份,通知书900余份,完成修理415处。四是多部门联合开展椒江流域沿岸52家砂石场整治,部分暂时保留作为保障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继续转运,其余在12月完成清空关停。

二、2021年工作思路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局要围绕市、区两级中心工作,把城乡统筹建设、提质发展与椒江区接轨大上海、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等重大战略融合,在城市能级提升、城乡环境提升、住房品质提升上奋发有为,为椒江区谱写新府城新传奇打好承载基础。

(一)着力于优化路网结构拉大城市发展框架。动工建设中央通道、和合大道一期、经中路南延、葭沚转盘改造等重点道路工程,力争全年完成总工程量的30%;加快推进太和山隧道项目,计划基本完成道路工程,1#隧道主洞、二衬完成,2#、3#隧道完成机电消防安装,预计全年完成投资1亿元。

(二)着力于做优城市景观形象提高城市颜值。一是完成白云山云中绿道一标段30%、动工二标段,启动和合公园东侧、西侧入口公园及乌龟山公园建设,完成欧尚东南侧公园和凤凰公园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市主轴线景观;加快推进滨江景观带建设,打造“生活秀带”,助推“一江两岸”区块建设。

(三)着力于打造椒江特色“美丽城镇”。围绕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现代品质、椒江特色的美丽城镇的总目标,根据美丽城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要求,按照“一镇一方案”,以台州湾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建设及横河陈村省级历史文化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创建为核心,深入推进“一园四村”建设,计划投资4.985亿元,推进双水路、海城路建设工程、下陈中学迁建工程等19个项目建设,创建下陈街道工业特色性美丽城镇省级样板,扎实推进商贸核心区建设,以轻轨S1线基本建成为契机,实施智汇星城,大板桥村、河头陈村、上徐村城中村改造及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创建洪家街道都市节点型美丽城镇。

(四)着力于保障两大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一是要始终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不变,根据楼市新政要求及时调整“一城一策”,狠抓预售、交易环节管理,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分析工作,重点关注房价、需求结构和市场供应的变化情况,通过分析准确研判房地产市场走势,及时调整监管服务措施,在稳控房价同时努力提高房地产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等相关指标,跻身全市前列。二是要大力引导建筑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建筑工业化。紧抓我国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机遇,用足用好政策红利,把建筑工业化作为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继续推行工程安全生产分级管理,强化行业监管,同时优化审批流程,在服务中突出重点,引领发挥方远、国强等大企业龙头示范作用。

(五)着力于抓好民生保障工程提高居民获得感。一是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让居民得实惠。按照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计划安排,启动振兴西、华厦、华商三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同时积极谋划新增金谷公寓、名都锦绣、欣园小区三个小区改造项目,并列入2021年投资计划。二是继续推进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建设,主动对接区五水办和各相关街道,在做好续建项目推进的同时计划落实明年全区25%比例,约44个小区建设。三是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常态化。继续面向全区推广加梯工作,解决居民上下楼难题。四是建立完善危房常态化长效治理机制,及时发现新危房,发现一处治理一处,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治理改造成效。同时,组织开展第三轮农村建筑工匠培训,提升农村农房建设质量。

(六)着力于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性体系建设。一是继续做好2021年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计划新开工832套,基本建成1763套,竣工交付913套,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二是逐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按照《2020年度台州市区公共租赁住房准入标准》“三个放宽、一个增加、一个规范”的变动,及时调整我区公共租赁住房实施细则,并积极配合区人才办做好人才房票补贴相关工作。

三、十四五工作思路

(一)积极构建城市快速路网,提升城区连环通达能力。积极构建以快速路为骨架、主次干道为网络的“一线两环九射八延”路网体系,加快推进并完成路泽太二期、经中路、葭沚转盘、和合大道等重点道路建设,积极谋划启动解放路过江隧道、台州大道快速路,促进椒江南北两岸连通,组团发展。

(二)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升中心城区发展能级。一是加快推进椒江南岸滨江公共空间景观工程,提升老城区活力,改善区域环境品质,促使一江两岸的“工业锈带”成功转型,更好地推进一江两岸区块开发。二是加大城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力度。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完成20个旧小区的改造,积极谋划以拆改结合方式对枫山新村进行综合改造,解决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不足、停车位不足等问题,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三是谋划实施旧城区改造五年计划。组织开展主城区各区块特点的调查摸底,因地制宜制定完善椒江旧城改造五年计划,通过“旧改”重新梳理整合主城区空间,为城市品质和能级提升腾挪出更多发展空间。

(三)加快推进高品质绿道成网,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立足于椒江城市格局和资源特色,以联山通海为建设主旨,谋划椒江绿道建设三年计划,全面推进主城区绿道成网工程。重点实施滨江景观带、白云山云中绿道及沿葭沚泾滨河绿带等精品项目,全力打通绿道断头路,拓宽绿道建设空间和内涵,不断提升绿道品质,形成“云间七峰秀,带水山海阁”的台州山水绿道体系。

大力引导建筑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建筑工业化。要紧抓我国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机遇,用足用好政策红利,把建筑工业化作为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文件和技术规范,建立相应的质量安全监管制度,重点培育新型建筑工业化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加大推广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方远、国强等龙头企业的示范性和专业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装配式建筑配套产业,积极鼓励企业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装配体系、板墙结构和装饰装修一体化等领域进行探索推广。争取在2025年前,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50%以上。积极发展绿色建筑,争取在2025年前,二星级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26%以上,三星级绿色建筑占比4%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