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街道信息公开 >>大陈镇 >>年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信息索引号: 11331002002668928P/2021-144022  主题分类:
 体裁分类:  发布机构: 大陈镇
 成文日期: 2021- 11- 1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发布日期: 2021- 11- 19 10: 2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椒江区人民政府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小康的大陈、现代化的大陈”总目标,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圆满完成了镇十六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我镇连续五年获得椒江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等次。

)五年来,我们以开放创新培育新动能交好发展答卷

发展海洋经济,打造蓝色产业高地。以大陈黄鱼生态养殖项目为主导,推广深水网箱技术,培育一批黄鱼产业龙头企业。全岛财政总收入超过2100万元,年均增长率15.8%;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4万元,年均增长率10.1%;渔业总产值达到8.17亿元,年均增长率10.8%;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4.82亿元,年均增长率16.4%。创成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2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扶持项目2个,省级现代渔业项目6个。大陈黄鱼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和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大陈镇获评省级特色农业强镇。

推进重点项目,打造金色旅游胜地。深入实施“全岛旅游化、旅游全岛化”战略,上大陈乌沙头、下大陈甲午岩两大核心景区完成开发,青春广场、省级地质公园展馆等一批景区景点全面建成,梅花湾核心区块改造、砂质岸线修复等项目积极推进。旅游配套服务逐步完善,岛上年均接待游客数达11.7万人次,星级农家乐增至36家,总床位数超过1400张。大陈岛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顺利通过省级旅游度假区复评,梅花湾村、东镇村、上大陈村均被评为省旅游特色村和善治村。

根植精品文化,打造红色党建阵地。积极打造以大陈岛垦荒精神为核心,以红色记忆体验为主基调的党性教育基地。大陈岛先后被授予全国团干部培训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等5个国家级教育基地,省委党校党性教育基地等10个省、市教育基地称号,共完成1500多个班次上岛红色教育培训任务。入选省首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调研基地,东镇村获评省红色美丽村庄。成功争取“台州舰”等23件退役装备落户大陈岛,加快推进青垦文化旧址公园、军事主题教育基地建设,陆续完成对大陈岛军事记忆体验区、鸡笼头和胡宗南指挥部旧址等区块的军事遗迹修复。

(二)五年来,我们以坚实战线取得新成效,交好攻坚答卷

全面收获脱贫胜利果实。妥善解决“失海”渔民转产就业安置问题,将“失海”渔民优先纳入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障范畴,推动渔民转产转业300余人。实行结对帮扶模式,建立“一户一档”,对辖区内低保37户38人,低保边缘14户19人,特困供养2户2人,做到走村入户全覆盖,补助各类资金480余万元。全面完成“小康的大陈”60项指标攻坚和“三个清零”的脱贫任务,市委李跃旗书记在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成功实现“小康的大陈”。

全速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严格落实“硬核隔离+精密智控”机制和“两码一测一口罩”管理,发动全岛防疫工作人员上山头、下码头,开展“敲门”“搜山”“望海”行动,确保海岛“零感染”。“大陈渔嫂”宣讲队原创《防疫七字诀》《健康码申领》等海岛版防疫指南,以方言俚语的方式宣讲防疫知识,助力疫情防控总体战,被中新网总网首页报道。组织医护人员流动上岛,1300多名岛民足不出岛完成疫苗接种,实现适龄人员应接尽接。面对“利奇马”“烟花”等台风大考,全镇各级党员干部坚守阵地、冲在一线,广大群众同舟共济、积极自救,以最快速度完成灾后重建,打赢防台防汛攻坚战,被评为省防台救灾先进集体。

全力抓好生态防治工作。严厉打击海洋倾废,封堵非法入海排污口,开展海上垃圾常态化管理,强力推进蓝色海湾生态修复、海岛植被恢复等工作。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启动望夫礁垃圾场清运项目,处理垃圾2.3万吨,建成2个垃圾生态处理中心,在全区率先完成21座智慧垃圾分类亭建设,实现督导员配备率100%。完善海岛污水管网建设,强化陆源排污口管理,污水处理率100%,创成“污水零直排乡镇”。全面淘汰燃油车,投入新能源公共汽车、电动车等150辆,加快打造全国首个海岛“绿氢”示范工程。完成绿化修复工程,人均绿地面积达到25m2以上,森林覆盖率超过60%,被评为国家级卫生镇,列入省第一批低(零)碳乡镇试点名单。

(三)五年来,我们以协调共享激发新活力,交好惠民答卷

交通网络日趋完善。投运“庆达8号”“庆达9号”高速客轮,陆岛航时缩短至70分钟;投入核载478客位的“东镇山号”客轮,日客运承载量提升至3000人次。投入运营21辆新能源景区巴士,提升改造52.3公里美丽公路,改扩建2座渔业码头,建成下大陈综合码头、11个公交驿站、6个候车亭、2个景观停车场,积极推进海上客运中心外迁工程,编制民生货运码头初步方案,致力破解民生物资运输难题。

教育文化一体推进。积极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一流院校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建成浙江首个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邀请名师优生开展座谈培训,打通人才智力支持渠道。打造区实验小学与大陈实验学校教育发展共同体,促成“椒江图书馆·海岛红色书吧”成功落户大陈岛,全岛建成5家书香民宿。开发中小学生红色研学课程,全国各地共6.5万余名党员、团员、少先队员上岛接受红色洗礼。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加快建设下大陈安居房,建成大陈卫生院上大陈分院、大陈敬老院、上下大陈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海岛特色农村文化礼堂,实现自来水户户通和80周岁以上老人居家养老免费就餐。连通5G海底光缆,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建成5G基站和基础网络试点,打通台州市第一个5G电话。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联结超声5G远程医疗服务,建成“三医联动”便民服务点,20分钟即可享受买药报销一站式服务,常态化开展送药进海岛,实现岛民就医、购药不出岛。

(四)五年来,我们以优势发展书写新篇章,交好履职答卷

垦荒精神名片更加耀眼。连续五届举办大陈岛垦荒精神研讨会,“中国革命精神”传承发展高峰对话在椒江举行,大陈岛垦荒精神上升为台州城市精神,并成为央视刊播的习近平总书记推崇的十大精神之一。台州乱弹《我的大陈岛》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台州首本研学旅行丛书《垦荒少年行》、垦荒精神教育读本《少年梦·垦荒志》出版。围绕大陈岛垦荒精神,依托本土产业优势,结合黄鱼、秋收等元素衍生的“阿垦”文创产品,走进台州市首届文化创意精品展。

“五美大陈”成效更加彰显。积极落实环境规划及风貌管控,顺利通过市“无违建”乡镇复评。绘制公路沿线主题墙画,添置码头、梅花湾堤坝花箱,打造大型墙绘、黄鱼特色健身跑道、鱼拓墙、黄鱼灯、黄鱼路。委托中国美术学院开展全域氛围设计。环岛公路入围省级最美公路,大陈镇成功获评省首批小城镇文明行动样板、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省级样板等称号。

对台阵地作用持续深化。积极对接两岸青年创作基地建设工作,开展两岸青年文创、网络直播等合作。完成两岸乡情公园(一期)建设,加快推进两岸乡情陈列馆展陈工作,建成开放大陈乡贤馆,成为新乡贤调解、两岸交流、民主协商主阵地。连续5年举办两岸大陈乡情文化节,规模从首届153人扩大到1000多人,进一步搭建两岸交流联谊平台。大陈岛被评为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五)五年来,我们以改革转型营造新态势,交好队伍答卷

深化便民服务改革。与区级部门形成下沉服务联动机制,依托“互联网+政务”,建立区镇村三级联动的基层政务服务网络,启动自助终端便民服务,实行“一网融合、三级联动”的办理模式。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组建“渔小二”代办队伍,实行免费上门代办服务,累计代办事项5000余件,办理各类服务事项11500余件,实现“陆上办事不回岛、岛上办事不出岛、海上办事不上岛”的便民目标。“渔小二”代办制成为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鲜活样板,受到省委袁家军书记点赞。

形成安全管控合力。组建专职消防、渔港管理、行政执法三支队伍,整合应急综合管理力量;网格化管理全镇62家出租房、52家九小场所,常态化开展每周平安巡查;实施“定人联船”制度,清理异地挂靠渔船43艘,整治拆解“三无”船舶22艘。联合公安执法部门,严厉打击燃油助力车上路,大力整治非法运营车辆、工程车、特种设备等,有序管理共享电单车和自用电瓶车。设立“贤聊吧”,成立新乡贤调解团,实现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率100%,打造海上枫桥经验和岛域基层治理现代化样板。

严格纪律制度约束。制定《大陈镇内部管理制度汇编》,建立健全“三重一大”、重大事项报告等22项内部管理制度,建成大陈镇小额公共资源交易领导小组和小额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小组,进一步规范政府各项事务管理。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续纠治“四风”,年均精文简会10.5%,强化审计监督,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

各位代表,五年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五年天道酬勤,春华秋实。过去的五年,我们在加快发展的征途上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的大陈”的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获评全国文明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卫生镇、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全国精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等18项国家级荣誉、26项省级荣誉。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镇人大的有效监督,得益于社会各界的积极奉献,得益于全镇人民的团结奋进。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向驻岛部队和关心支持大陈发展的各界人士、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按照高水平建设“小康的大陈、现代化的大陈”的要求,我镇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旅游资源挖掘还不够充分,未形成系统的文化旅游品牌,经济发展缺乏核心竞争力;资金、土地、人才等各类要素仍有待优化;水、电、交通、物流、通信等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提升。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