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今日椒江 >>椒江动态

这五年 12 第四篇章:新时代垦荒·大陈岛

发布日期:2021-01-07 09:0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今日椒江

大陈岛·蝶变

三医联动

大陈镇专职消防队演练

大陈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大陈渔嫂

黄鱼养殖基地

大陈美景

大陈岛梅花湾街区夜景

大陈黄鱼

高空俯瞰,东经121°、北纬28°的地理坐标,一个个直径约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大型铜围网,散落在碧波海湾,艳阳下灿若“蓝宝石”,这里是——“东海明珠”大陈岛。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大陈岛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的大陈”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

这5年,大陈砥砺前行、攻坚克难,经济建设稳中有进,项目建设成效凸显,社会治理、民生福祉全面提升;

这5年,大陈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新通道,海岛发展展现新机;

这5年,新一代垦荒人,传承和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以苦干实干,为高水平推进“小康的大陈、现代化的大陈”建设贡献力量。

探索渔旅融合新路子 产业经济平稳增长

“正是因为有了大陈岛,才有大陈黄鱼啊!”近日,随着大陈黄鱼迎来丰收季,台州广源渔业有限公司铜围网大黄鱼养殖基地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驻足观看。许多来自上海、山东、新疆等地的游客纷纷表示,来大陈岛玩,黄鱼是必不可少的伴手礼。

从“敲梆鱼”式的捕捞,到探索小网箱养殖,再到成为全国最大的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基地;从几毛钱一斤的大黄鱼,开价几千元、几万元,年产值4.5亿元以上……大陈岛倾力养好“一条鱼”,书写农业产业化和海岛振兴经济协调发展的“密码”,成为独具魅力的“中国东海大黄鱼之都”。

近年来,大陈黄鱼养殖业从传统深水网箱养殖,转型升级为大型铜网衣围海养殖模式, 目前,大陈岛上规模的大黄鱼养殖企业共有13家,形成了一个小型产业集群。黄鱼养殖面积13万平方米,共有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710个,深海铜网网箱4个。今年11月,大陈镇获评“省级特色农业强镇”。

通过加快战略结构调整,海水养殖业不断壮大。这不仅让岛上越来越多的人一起从事养殖工作,而且还吸引了众多外出务工的岛民回乡创业。同时,随着海岛旅游业的发展,大陈岛积极探索实施渔旅产业融合发展,建设集产业、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美丽渔村。

“大陈黄鱼”打响了品牌,成为我区一张新名片后,大陈人“嗅”到了旅游商机。民宿、酒店、餐厅、农家乐在全岛遍地开花。截至2019年,岛上建成民宿农家乐45家,床位1350张,可同时容纳1800人就餐。

近年来,大陈岛秉承垦荒精神,抓住契机,推动红色教育和绿色生态融合发展,掀起开发新热潮。浪通门、甲午岩、大陈岛国防教育主题公园、垦荒纪念碑、青垦文化旧址公园、两岸乡情文化园……岛上自然风光和红色景区相得益彰,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据统计,2019年发送1588航次,运送旅客23.1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198万人公里,同比增长了0.74%。

加快推进重点工程项目 一张蓝图绘到底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近年来,大陈岛的建设在乘风破浪中砥砺前进。

朝着打造全国现代化建设的示范岛目标,近年来,大陈岛围绕现代旅游规划、更高水平建设“两个大陈”,编制了“两个大陈”监测评价体系的五大类37项60个指标。2018年,台州大陈岛开发建设管委会授牌成立,总投资约6.7亿元的15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重点项目建设遍地开花,垦荒文化成为建设“两个大陈”重要窗口。截至目前,大陈岛垦荒碑景区提升工程完工,青垦文化纪念馆主体建设完工,青垦文化旧址公园、军事文化博物馆建设有序推进。

同时大陈岛坚持旅游和生态并重,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垃圾处理中心投入使用,海岛植被恢复、污水零排放、乌沙头景区游步道边坡防护等工程均已完工;甲午岩、乌沙头景区建成对外开放,实施滨海生态廊道工程、砂质岸线修复,梅花湾亲水栈道、甲午岩浪通门景区提升工程、乌沙头景区道路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均已进入收尾阶段。

除此之外,两岸乡情文化公园一期完工验收,大陈乡贤馆启动建设;望夫礁陆岛码头陆域部分挡墙砌筑完成50%;大陈岛旅游观光车交通配套设施建设预计年底完成基础部分施工;上、下大陈村集体民宿建设已进入收尾;印象餐厅建成对外开放。

大陈岛在重点工程项目的推动下,生机勃勃、繁荣滋长,让海岛旅游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夯实社会治理根基 海岛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以前都是岛上机关干部和岛民自己充当消防员。”谈起变化,大陈镇干部回忆道,一旦发生火情,就算头发洗到一半,也要拿上灭火器立即去救火。

随着大陈岛旅游业不断发展,岛上安全工作至关重要。2019年,大陈镇组建了一支专职消防队,以半军事化抓队伍管理和巡查。配有消防车3辆、森林高压水泵4台、消防水泵3台,共有队员8名。同时,安排4名渔港站工作人员参训作为兼职消防队员。承担岛内灭火救援、防火巡查、消防宣传、治安巡逻等任务及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任务。

今年以来,大陈岛处置违规焚烧草木灰事件17起,查出整改隐患106处,开出行政处罚单4份。新增35个消火栓点位,新建成交通码头消防供水系统工程,并成立大陈渔港站,开展三无船舶整治工作,查处“三无”船4艘。

平安,也是老百姓最期盼的福祉。在大陈岛,还有一群特殊的渔嫂,她们上船头、下码头、访渔民,参与环境整治、政策宣传、志愿帮扶和服务业发展,成了管理村里各项事务的主力军。“渔嫂们不仅是顾好小家的能手,也是理好大家的帮手。”

2018年5月,大陈镇举行“大陈渔嫂”品牌项目启动仪式。来自上下大陈岛的70名“大陈渔嫂”集体“出道”。近年来,大陈镇以“渔嫂+”项目为契机,培养一批有本领、有担当的大陈渔嫂,有效促进妇女群众转产转业,全力打造大陈旅游服务新模式,形成新时期“大陈渔嫂+”特色党建品牌,为“小康的大陈、现代化的大陈”建设添砖加瓦。

除此之外,大陈岛还建立网格员、行政执法人员、垃圾分类监督员等基层社会治理队伍,通过健全完善相关制度,邀请专业人士开展培训讲座,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打造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格局。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打造现代化海岛,民生改善是最真切、最生动、最温暖的诠释。

通过多年来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卫生镇等创建,大陈镇居民喝上了放心水、用上了长明电、通上了5G网、吃上了旅游饭、坐上了免费新能源公交,实现了家门口智慧养老,享受了“岛上办事不出岛、陆上办事不回岛、海上办事不上岛”的便民服务……

如今在大陈岛,岛上实现自来水村村通和下大陈一户一表,建成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年满80周岁以上老人还可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免费就餐。

21辆新能源景区巴士投运并实现游客一票制和岛民免费乘坐;完成下大陈数字电视系统全面升级、上大陈放水码头网场建设、上大陈菜场建设改造,开设农商银行上大陈网点;“椒江图书馆·海岛红色书吧”落户大陈岛;上、下大陈村集体民宿建设加快推进中;完成海岛安居工程方案设计,启动安居房建设;建成通信基础设施3处……

岛民办事也更方便了,深化“渔小二”代办制度,将政务服务网辅设到村一级,实现村村通网。公积金业务、不动产抵押贷款设立岛上受理点,“法律服务机器人”上岛提供自助式法律服务。

同时,建成“互联网+数字化”模式的“三医联动”便民服务点,岛上群众和游客就医买药报销最短只需20分钟即可享受一站式服务,真正实现民生事项“最多跑一地”,惠及岛上群众及游客30余万人次。

近日,大陈镇荣获2020年度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省级样板。近年来,大陈岛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15年,随着“四边三化”深入实施,全年造林320亩,抚育山林1500亩,大陈岛荣获省级森林城镇和省级生态文化基地称号;2016年,围绕生态岛建设目标,完成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等工作,成功创建大陈岛国家级生态镇。

此外,象头岙村路建设、大小浦水库清淤和传统村落环境设施改造等一批惠民项目完工验收;污水管网改造扩容提质工程完成并投入使用……

数说十三五

5年来,渔业经济稳步增长。实现海洋经济总产值从4.3亿元到7.46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从14916元到49000元。

5年来,旅游开发迈出坚定步伐。陆岛通航时间较2006年缩短近一半,运力却增长15倍;游客人次从不到5万增至15.3万;建成民宿农家乐45家,总床位数增至1350张。

5年来,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提升。完成集镇区污水管道铺设,污水处理站投入使用。新增停车位35个;新增路灯3.5公里148盏,完成梅花湾区块一期亮化工程。开展绿化提升改造,投资160万元,建设珍贵彩色森林542亩。完成浪通门等4座公厕改造。

5年来,民生事业呈现良好态势。为80周岁以上老人、老垦荒队员等45人提供免费就餐;设立游客中心等4个便民服务点送药进岛,解决岛民买药难问题。

5年来,社会治理取得新成效。交通码头消防水栓、70个消防箱和森林消防水桶安装到位;配有消防车3辆、森林高压水泵4台、消防水泵3台、专职消防员8名;开展8场演练910人次参与。

(以上数据截至2019年)

我的十三五

我在大陈岛开饭店

人物档案:颜丹红,45岁,海城酒店负责人

“这里视野开阔,可以看到大陈整个环岛风貌,远处的风力发电站更是清晰可见。”近日,在位于大陈岛港边路的海城酒店露台,正在帮助游客拍照的酒店老板颜丹红笑着说,“现在的大陈岛更好了。”

1975年出生的颜丹红是土生土长的大陈人,她经营的海城酒店,是一家近20年的海鲜餐饮老店,也是大陈岛的口碑餐厅。店内招牌菜主要有大陈黄鱼、海鲜鸡、七星鳗等30多个海鲜品种。海城酒店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客人在酒店露台就座时可以直接欣赏到独具特色的海岛风貌。

近年来,大陈岛牢记嘱托,以“一区五岛”建设为引领,全力推动红色旅游第一岛、两岸交流示范岛、生态美丽岛、数字智慧岛、幸福平安岛建设,掀起了“两个大陈”建设的新高潮。“因为交通不太方便,以前岛上的餐饮店并不是很多,近几年随着海岛旅游开始发展后,游客人数增加了,饭店也越开越多。” 颜丹红表示,目前,店里可容纳200余人同时就餐,年均收入10万元左右。

对于颜丹红来说,在岛上生活了40多年,这5年的变化是最显著的。旅游景点的完善、基础设施的提升、生态环境的修缮,岛上的一切都被悄无声息地带入了稳步提升的循环发展链,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