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11331002MB16458203/2020-136716  主题分类:
 体裁分类:  发布机构: 区卫生健康局
 成文日期: 2020-12-2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进口冷链食品管控知识问答

发布日期: 2020- 12- 25 17: 0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椒江区人民政府

问:浙江提出强化进口冷链食品 “全受控、无遗漏”闭环管理,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具体有哪些措施?

答: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有关部署,我省围绕人、物、环境三个方面三个层面,对通过浙江口岸进入和省外流入浙江加工,分包销售的进口冷链食品,强化数控无遗漏,闭环管理。打造进口食品建立自控体系的2.0版。

一是物的层面,实行双轨管物。一个轨道是我省口岸进口冷链食品,通过报关、入关、入仓、出仓、生产、经营、只消费6个环节,一环不落,环环不落,环环相扣,明确每一个环节具体任务,责任单位和要求措施,确保我省口岸进入第1次消费维持全过程闭环管理。第二轨道是外省流入的农业食品,我省70%的进口食品由外省流入,流入量大,风险高,按照报备、入关、生产、经营、只消费5个环节,强化管控,确保外省流入冷链食品每一个环节全过程闭环管理。进口商在报关的时候,将所有报关信息完整准确,同步责任链系统后,凡是未在口岸消毒的,全部进入集中监管仓,外省流入我省的产品,经营者必须经过制冷系统报备,冷链食品进入集中监管监管仓后,逐批进行核酸检测,然后掏箱,货物的每一件6面,进行预防性全面消毒。

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报告、消毒证明,以下简称三证齐全,并附码扫码后,方可出仓。后续的生产经营者应严格落实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查阅货物所附的三证,对于三证不符合要求的货物,应做到不采购,不食用,不销售。

二是人的层面,在明确重点对象的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及生产经营储存单位,要按照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浙江省入境物品及相关人员新冠病毒防控工作指引等规定,严格执行防护措施要求,严格落实重点人员的安全防护责任,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对新进工作人员在上岗前7天内进行核酸检测,直接暴露人员每7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间接暴露人员每28天进行一次检测,做好工作人员家属的健康检测,做到应检尽检,并建立检测结果登记制度。

三是环境的层面,加大对进口冷链食品原料加工、储运工具、经营区域等环境的全面消毒制度,做好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相关职能部门将定期对涉及进口冷链食品查验生产,装卸,运输,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的重点场所环境,进行采样和核酸检测。

没有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没有核酸检测报告,没有消毒证明,没有冷链食品溯源码的进口冷链食品,不得上市销售。

欢迎消费者使用支付宝扫一扫冷链食品溯源码,查询三证信息,发现不相符的,请向监管部门举报,举报电话是12345。

问:我省提出对进口冷链食品采取集中监管模式,请问具体是怎么运作的?另外,普通消费者在购买、烹煮进口冷链食品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为更好地实现‌‌精准防控、‌‌检测前移、‌‌源头阻断、风险可控,我省‌‌根据浙江实际,‌‌学习借鉴省外的经验,‌‌积极探索进口食品集中监管模式。

从设仓布局看,‌‌‌‌浙江以区市为单位,‌‌按照存储总容量应满足辖区内‌‌进口冷链食品‌‌5日内流入总量的要求,‌‌合理布局设立集中监管仓。‌‌12月25日前,‌‌我省的集中监管层将建成投入使用,‌‌各地集中监管仓投入运行时间及‌‌仓位,以各市疫情防控工作办公室公告为准。从具体运转流程看,‌‌进口商或物主,‌‌需至少提前两天在“浙冷链”上预约申报入仓,经“浙冷链”系统统一调度后,‌‌按照预约确认时间,‌‌提前安排进口冷链食品提柜离港、货柜‌‌运输等工作。入货仓卸货‌‌并完成采样检测后,消毒‌‌人员将对进口冷链食品内外包装及‌‌集装箱内内壁等进行预防性全面消毒。‌‌完成上述步骤,‌‌获取“三证一码”后,‌‌方可‌‌出仓。在储存、‌‌运输、加工、销售等过程中,食品溯源码将随进口冷链食品‌‌一同流转,‌‌各市、区政府,‌‌将组建1+1+1三支专业队伍,负责公共仓,即集中监管仓管理,‌‌基于市场监管、‌‌卫生健康、‌‌海关、‌‌交通运输、‌‌公安、‌‌商务、乡镇街道等部门组成的行政队伍;‌‌由有资质的销售公司专业人员组成的消毒队伍‌‌;有资质的核酸检测机构专业人员组成的‌‌采样检测队伍。就消费者个人防护而言,广大市民在接触进口冷链食品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双手应避免碰触口、鼻、眼等部位,并及时用洗手液清洗消毒;对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要自觉做好消毒处理。食用进口冷链食品,需充分煮熟烧透后再食用,不要食用生冷海产品;同时要做好餐具和台面的清洁,食品加工处理时所用的案板、刀具、灶具、餐具等用具,要注意生熟分开,不宜混用、混放,用后要彻底清洗消毒,并保持相关环境清洁通风。要注意自我防范,确保食品安全。

请广大市民不信谣、不传谣。严格落实“戴口罩、勤洗手、一米线”等个人防护措施。公共场所和企事业单位要强化测温、亮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常态化防控措施。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到定点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