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113310027046800752/2020-134369  主题分类:
 体裁分类:  发布机构: 区商务局
 成文日期: 2020-12-0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台州市椒江区商务局关于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96号提案主办意见答复函

发布日期: 2020- 12- 02 11: 1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椒江区人民政府


民建椒江区委员会、民革椒江区委员会、九三学社椒江区委员会、潘官红:        

你们在台州市椒江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点亮“夜间经济” 激活椒江发展新动能》(第96号)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发展夜间经济是提高消费水平、增加社会就业的重要抓手,对提高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消费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大意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夜间经济发展,采取系列工作措施,繁荣我区夜间经济。

一、我区发展夜间经济的现实基础

椒江是台州市商贸中心,素有消费在椒江的美食之都、休闲之城、购物天堂的美誉。特别是美食小吃、海鲜排档闻名全省。发展夜间经济,椒江具有历史文化、基础设施和消费环境方面的独特优势。

一是历史文化浓厚:椒江码头文化历史悠久、千年古港、商埠兴盛,具有发展夜间经济的历史文化基因;

二是基础设施优良:“一江两岸一岛”建设将形成“一轴一带、双环六城”的整体结构,打造中的葭沚老街将是全市最大的文化休闲特色街区;

三是消费品类丰富:我区是全省唯一的“放心消费城市”创建县级试点,全区已累计培育放心消费单位22315家,涉及行业26个,占有效市场主体的65%,创建单位数和行业数均居全省首位。

二、全力培育我区夜间经济繁荣发展

今年以来,中央、省里都出台相关政策意见鼓励发展夜间经济。特别是在后疫情期间,发展夜间经济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消费、激活经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夜间经济,在今年区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里明确提出“活跃东商务区、老粮坊等夜间商业,提振十字马路商圈”,区商务局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区培育发展夜间经济部署决策,以促消费、稳经济为目标,多措并举培育夜间经济发展,上半年全力申报省级夜间经济培育城市,在8月底已经申报成功。省商务厅、财政厅等7部门联合发文认定我区为省级夜间经济培育城市,并将我区葭沚水城文化街区列为下一步重点建设的夜坐标。

一是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出台《台州市椒江区加快夜间经济发展促进消费增长实施方案》(椒政发〔2020〕35号),成立由区长吴华丁任组长、副区长陈彬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各街道(镇)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夜间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区夜间经济发展,成立专职的夜间经济发展办公室,具体负责夜间经济协调工作。

二是规划打造夜间经济集聚区。目前我区已形成以东商务区及康平路、老粮坊文创园、万达广场、青悦城、台州市体育中心等夜间经济集聚区,夜间消费火爆,成为居民夜间休闲消费的主要去处。

前期多次研究、相关专家座谈及委托专业机构策划,谋划近期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近期规划:在老城区区块打造两大夜间经济集聚区:一是依托海门老街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江滨公园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形成海门老街-东升街-江滨公园一带为核心的夜间经济区域,以“椒江新消费、美好新夜市”为主体打造椒江夜间经济品牌。目前,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前期计划对老街实施亮化改造,举办古玩集市,策划在老街北面与东升街交界处搭建舞台,定期排演文艺节目,丰富市民生活。同时,正在举办台州优品购、美食节等活动集聚人气。二是启动打造夜排档集聚区,将原海东造船厂区块改造为“海鲜美食工厂”,形成椒江新的美食体验区。目前,由于台州和合大道规划刚好从海东造船厂区块中间贯穿而过,对整体规划影响较大。

中长期规划:通过夜间经济整体规划布局,打造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创新夜间经济业态模式、提升城市综合配套保障水平、优化夜间营商消费环境等,争取通过3年时间,形成与椒江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相匹配的夜间经济体系。

三是策划举办夜间经济活动。举办为期一个月的椒江区“百县千碗海味椒江”美食小吃节。包括品牌美食小吃、汽车后备箱集市、音乐现场演出三大模块活动,日均人流量7000多人次;举办海门老街区块夜间经济系列活动,包括海门老街古玩夜市、东升街美食小吃夜市、剧院广场椒江好产品展销、东升街夜市小舞台等,营造夜间消费氛围;此外,我区积极开展“千店万铺连一家”政府消费券活动,拉动消费成效明显,三期累计核销1285万元,拉动消费7852万元,均居全市第1。策划组织夜间时段的戏曲、电影、读书、体育等主题突出的品牌活动,同时鼓励本地企业结合不同时节消费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台州优品购”消费促进活动。

四是营造夜间经济良好消费环境。我区是全省唯一的“放心消费城市”创建县级试点,创建单位数和行业数均居全省首位。为进一步加强夜间经济管理,我局联合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等相关部门加强检查指导及执法巡查力度,对食品安全、环境卫生情况开展定期联合执法,引导商户规范经营,文明经营,确保夜市街区放而不乱。同时,积极完善夜间交通出行,延长公交运营时间,全区共有公交线路45条,目前已开通夜班线路25条,夜班线路占比远超路桥、黄岩,完全满足夜间乘客出行需求。

三、我区发展夜间经济存在的短板和问题

虽然我区夜间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今年以来我区夜间经济培育工作也取得一定成绩,但对照省市发展夜间经济的要求以及市民的期盼,还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

一是缺乏长远统一规划。我区夜间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依靠市场自由发展,出现自发性和盲目性的特征,如不合理引导,我区夜间经济发展难以形成规模化、品牌化集中发展的样貌。

二是业态模式单一,夜间经济缺乏地方文化特色。我区夜间经济主要集中在餐饮、休闲娱乐、购物等传统消费项目上,夜间旅游、文化项目缺乏“高光点”,文化娱乐同餐饮、购物等其他物质消费载体的融合度比较低。

三是管理体制不健全、区域职责权限和部门管理不统一。

区夜间经济办已经成立,目前与区楼宇办合并办公。但是区夜间经济办人员都是从相关部门临时抽调组成,抽调的同志基本上都是退居二线或即将退休的干部。夜间办作为临时机构工作稳定性和归属感都不强,这样不利于长期开展工作;同时,由于原开发区区域内的企业税收全部属于现集聚区,有些基础设施产权归属原开发区,椒江很难在这方面统一规划和受益;再有夜间经济集聚区在规划和管理上涉及自规、水利、行政综合执法、市场监管、文广旅体等多个部门,各部门从管理职责上意见不一,很难形成合力。

四、下一步发展思路

下一步将以省级夜间经济培育城市成功创建为契机,通过培育夜购、夜食、夜游、夜娱、夜学、夜健等六大夜间消费业态,将夜间经济打造成推动全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一)强化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

充分结合椒江发展实际,尽快编制全区夜间经济发展专项规划,高起点规划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夜间经济集聚区与特色商圈,丰富夜间经济业态,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在椒江每个街道、镇考虑设置开辟1条夜市,积极促进夜间产品多元化,打造椒江夜间经济品牌,为椒江区“夜间经济”提供规划保障。此外,拟出台夜间经济发展专项政策,将对夜间经济项目、知名品牌引进、促销活动、夜景打造、配套设施完善等多个方面进行扶持,促进夜间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二)培育椒江特色夜间经济活动

夜购:活力椒江。新建葭沚水城文化街区(宝龙城)、腾达中心等,改造提升耀达路商业步行街,推动万达广场、青悦城、银泰城等重点商超适时延长营业时间,推行深夜购物、体验式购物等各种形式的夜间时尚消费体验活动,促进夜间购物消费。

夜食:海味椒江。推动滨江夜海鲜排档集聚区—渔人码头建设、康平美食—美食一条街,提升椒江餐饮层次,举办江滨公园美食小吃节、啤酒节、餐饮嘉年华等系列活动,打造一批特色美食体验店和“深夜食堂”,做大餐饮市场夜间消费规模。

夜游:画卷椒江。新建大陈岛旅游项目、天盛世界文化旅游博览中心等项目,增设椒江游船美食观光,增强椒江夜游可玩性,鼓励有条件的景区开放夜间旅游或延长观光时间。向广大游客和市民展现美丽椒江夜景。

夜娱:动感椒江。引入“365公益课堂”、艺术培训机构,鼓励开展夜间音乐周、戏剧周、艺术节,差异化打造老粮坊、道台里文创院“夜娱”新地标。加速文化艺术中心改造工程,鼓励创作具有椒江特色的文艺剧目,引进国内外中高端剧目,打造精品“惠民剧场”,提升“夜娱”椒江的文化品位。

夜学:人文椒江。探索用数字化手段降低成本,尝试无人化经营,鼓励各类博物馆、图书馆、书城、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延长开放时间。开展夜间文化、科普、双创培训路演、青年读书会等夜间知识提升和普及活动,把部分枫山故事会、枫山书院大讲堂、“365公益课堂”等系列活动挪至夜间,给夜间经济生活增添文化和创新元素。

夜健:运动椒江。以市民广场、合和公园、云西公园等公园广场为重点,完善游步道、夜跑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鼓励全区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引导群众走出家门,参与夜间健身活动。引进各类国际国内知名夜间体育赛事,促进夜间体育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三)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

一是实施夜间亮化美化工程。将重点建设的夜间消费街区纳入环境整治和亮化、绿化工程的年度工作重点,提高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水平。根据夜间经济发展实际需要,优化夜景美化亮化方案,利用现有建筑外立面、喷泉、休闲广场等设施,增设照明设施,打造灯光秀效果;规范合理增设亮化设施、设置霓虹灯广告,营造浓厚夜间经济氛围;完善动线设计,增加洗手间、休闲座椅、指示牌等便民设施,全面提升夜间消费体验。

二是简化审批加强监管。在符合环保、安全要求和不扰民、不影响交通前提下,经有关部门审批许可,放宽部分区域夜间经营场所商户临街外摆限制,允许沿街商户利用街面开展形象展示推广活动。指导夜市运营管理主体建立夜市管理制度,在登记、设施、区域、标识、时段、卫生等夜市运营相关方面建立统一管理标准,配套完善水电气供给、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市政、环卫设施,完善食品安全、治安、消防等配套功能,实现夜间经济繁荣与城市规范管理同步。

三是优化交通疏导。在充分论证基础上,结合实际需求,试点在夜间特定时段将部分街区所属道路调整为分时制步行街。以各公园、夜间经济集聚区为主要点位,通过建设绿道连接各点位,实现商业、休闲和健身游步道互通;优化夜生活集聚区及周边动静态交通组织管理。在周边区域增加夜间停车位、出租车候客点、公交线路等;进一步优化连接主要餐饮休闲街区、购物街区、文化娱乐中心、商业综合体的公共交通线路设置,适时延长主要公交线路末班车营运时间,结合夜间赛事、演出等大型活动开通临时公交专线,方便夜间出行。

四是强化宣传引导。编制《椒江夜消费地图》,发挥主流媒体导向作用,积极对接各类宣传媒介,第一时间报道夜间经济领域创新举措与重大活动,帮助夜市预热造势。鼓励商家运用抖音、快手、短视频等自媒体形式,增强与消费者互动,吸引外来消费,加大企业经营特色推介力度,打造“网红产品”,注重发挥网红效应,为加快夜间经济繁荣发展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