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1133100200267413X7/2020-136167  主题分类:
 体裁分类:  发布机构: 区发展改革局(区粮食物资局)
 成文日期: 2020- 12- 1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椒江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
总体思路研究

发布日期: 2020-12-16 15: 0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椒江区人民政府

一、现实基础及存在问题

(一)现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经济形势复杂,全区积极应对宏观环境的变化,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打造首善之区的目标,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回稳向好发展。

经济综合实力增强。2013年,全区生产总值403.86亿元,前三年年均增长6.8%人均生产总值77506元,年均增长5.8%。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比重持续提高,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3.8544.9451.21调整为2013年的4.0842.4053.522013年全区财政总收入57.13亿元,年均增长13.5%地方财政收入34.22亿元,年均增长14%

城乡建设力度加大。城市路网系统逐步完善,82 省道复线、椒江二线、台州内环快速路等交通建设工程进展顺利。统筹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建设,三改一拆成效显著,旧城改造全面实施。三带两区一岛建设全面展开,椒江滨海工业区块和沿海工业功能区块建设加快推进。大陈和椒北开发建设步伐有序推进。逐步制定落实《大陈岛旅游三年行动计划》和《大陈海洋开发与保护示范岛实施方案》。椒北城市发展规划基本完成,椒北大道,沿江大道等项目相继建成。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城乡面貌持续改观。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全民提升城中村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水平。获评省千万工程先进单位和省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优秀区。

社会民生协调发展。2013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23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707元,三年分别年均增长7.4%7.7%。义务教育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率先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公办幼儿园等提速建设。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基层卫生院绩效工资,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启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切实开展,医疗保障水平日益提高。文化发展步伐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四下乡进展顺利,建成文化广场23家、文化礼堂29家。全民健身运动全面开展,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成立中国帆船帆板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社会安全和谐,文明水准和公民素质进一步提升。

生态环境整治持续推进。环境保护成效显著。深入实施“四边三化行动,加大环境建设投入力度。相继完成台金高速连接线绿化、城市主要干道、支路景观提升改造。扎实推进医化产业整治工作,城乡主要水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切实落实点源治理,关、转、停一批高污染企业,建成沙王泵站、三条河泵站和开发大道三号泵站等一批污水处理设施。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森林覆盖率达21.4%,生态镇、绿色社区建设成效显著。白云街道创建省级森林城镇;大陈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循环化改造工作进一步落实实施,逐步构建循环工业产业体系。

各项改革逐步实施。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加快实施完成《椒江区区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方案》。投融资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明确各金融机构金融保证责任,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台州银行协助扶持椒江区成长型企业。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稳步推进,圆满完成椒江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模式,加快行政体制改革,“阳光工程建设进一步推进。

(二)存在问题

十二五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定成就,同时也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

城乡区域发展有待协调。统筹城乡发展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上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达2.16,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公共设施与服务存在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城乡发展差距仍在扩大。

经济结构有待优化。产业布局不合理,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工业和房地产业。服务业发展缓慢,新兴产业还有待进一步发展。产业结构仍以“低、小、散”为主,缺乏产业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产业层次较低,以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业为主,粗放发展模式亟待转变。各个产业关联性缺乏,尚未形成产业集群。工业主导产业中医化行业产业链短,受产业转型升级影响,行业出现负增长,急需新的支柱产业替补。

社会民生问题有待破解。城市总体功能有待完善,城市品质需要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教育,医疗、住房、出行等方面矛盾凸显,仍未得到妥善解决。群众对文化、体育需求的日益增长,公共产品和服务配套相对滞后。

二、发展环境及特征分析

(一)发展环境分析

1.世界经济将进入调整上升阶段,但不稳定性与不平衡性依然突出。

从增长周期看,世界经济在调整中逐步转向上升通道。金融危机以来,在大规模经济刺激与金融救助政策推动下,“刺激性复苏调整性回落趋势性增长转变的轨迹较为明显,目前仍处于调整性回落的末期,但逐步显现出以政策退出为代表的向常态化过渡的特征。从增长动力看,新制度和新技术将引领增长。全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有利于降低世界经济运行成本,扩大全球产业分工的规模效益。以3D打印技术和分布式新能源技术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为未来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方向。从增长风险看,发达国家主导的新贸易规则对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利影响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给新兴经济体带来新的风险潜在地缘政治风险进一步加剧世界经济不确定性。总体上看,“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环境将好于十二五时期。

2.国内经济将转入“增速放缓,调整加快的新常态,改革、创新、新型城镇化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去产能化成为新常态。当前工业部门的产能过剩与服务业部门的供给不足并存,结构调整和去产能化将贯穿“十三五,政府不仅不可能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而且将进一步出台倒逼政策,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部分行业、部分企业将面临洗牌风险。宏观调控出现新常态。新一届政府多次强化提高经济增长容忍度预示着将从金融危机时期需求端的短期调控转向供给端的中长期调控;区间调控、预调微调的政策基调预示着宏观调控的频率和精准度将进一步提高;财政政策将“挖坑放水到开渠引水,从建设型财政向服务型财政转型;货币政策从宽松货币到稳健货币,从总量宽松到结构优化转型改革、创新、新型城镇化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简政放权、财税体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将进一步深入,市场在资源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进一步明确。未来新型城镇化过程将兼顾广度和深度,不仅是人口进入城镇后的消费需求,还有庞大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房建设需求,为扩大内需创造广阔空间。以3D打印、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科技创新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更大、更强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正在形成,一弓双箭的战略布局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总体看,“十三五时期是第一个百年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收官期,全面释放以改革为核心对第二个百年目标全面布局期,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攻坚期。

(二)机遇挑战

1.战略机遇

十三五时期,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和中国打造经济升级版背景下,椒江将迎来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全面提升,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城市转型和体制转型全面推进、率先迈向现代化的战略机遇期。

——技术创新和互联网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金融危机后,尽管全球经济复苏一直进展缓慢,但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孕育和发展在不断加快。全球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3D打印等新一轮技术创新孕育着重大突破,大批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带动相关零部件研发、设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链发展。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正推动传统产业发展模式的重构,在汽车、餐饮、娱乐等传统行业,移动互联网成为新的业务推广平台;在医疗、教育、旅游、交通、金融等领域,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服务提供模式正在替代传统的服务提供模式。

——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加速释放制度红利。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必须取得决定性成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进一步理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将推动更多领域向民间资本开放,更好地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金融体制改革将构建更加高效的融资渠道,确保实体经济、小微企业等领域得到更多的金融支持。户籍制度改革将加快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对稳定和更加充分挖掘人口红利起到积极的作用。

——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十二五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面实施,这将继续推进沪苏浙三方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大范围上的合作与此同时,随着“十二五”期间甬台温铁路的投入运营以及“十三五期间台金铁路、杭台温铁路的建成,未来椒江将形成两小时交通圈,推动椒江进入高铁时代。这将进一步加强椒江与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温州都市圈以及金华义乌都市圈在交通互连、产业分工、要素流动、市场共建等领域的联系和合作,进一步提升椒江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

——“海洋经济扩展有效发展空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2011年出台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不仅是中国第一个海洋经济示范区规划,而且是浙江首个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规划。进入“十三五时期,我省将进一步深入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不断加强开发海洋资源能力和加大发展海洋经济力度。对椒江而言,陆域发展空间已经相对有限,未来一段时期较长的海岸线和较大的海域面积将成为椒江发展生产空间、生态空间和生活空间的新载体。

——城市价值充分兑现的机遇。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十二五时期椒江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区经济实力快速提升,生活质量持续提高,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魅力不断彰显,发展的内生动力日益增强,城市价值兑现的条件更加具备。

2.面临挑战

展望未来,在深刻把握椒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和挑战。

——国内外经济深层次调整和变革。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急剧震荡,陷入深度的结构调整之中,这种深度调整很可能将延续到“十三五。同时,十三五期间,国内不仅处于经济增长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而且还处于社会矛盾凸现期、环境治理紧迫期以及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各种复杂的问题相互交织与融合在一起。全球经济增速趋缓与我国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叠加,加大了椒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压力。

——全球化红利的衰减。进入新世纪以来,椒江经济高速增长既得益于改革,也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扩散效应以及发达国家的投资、产业、技术转移和消费升级带来的市场扩张。但是,这一进程被国际金融危机所打断,目前市场成为最稀缺的资源。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原材料、用地、工资、融资、商务等综合成本的不断上涨以及生态环境约束增强,区内企业生产的中低端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大为减弱,而中高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没有培育起来,“十三五时期将面临着外贸增长方式转型的阵痛。

——资源要素瓶颈制约。十三五时期,传统资源要素供应保障难度加大。为抑制通货膨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剧了产业项目的融资难问题,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限制了传统行业的发展,紧缺的土地资源和限制较多的环境容量严重制约了产业项目的落地。此外,随着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创新要素资源的约束以及如何争取更多国家、省、市政策资源等新要素资源瓶颈问题开始显现。

(三)阶段性特征

人均GDP是判断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指标和主要依据。2013年,椒江人均GDP达到77506元,已经超过一万美元。根据世界银行对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国家(地区)的界定标准,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中上等平均水平。“十三五时期椒江人均GDP将实现从1万美元向2万美元的新跨越。结合国内外环境变化以及国际类似阶段历史发展规律、经验,十三五时期椒江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特征:

1.经济增长的新常态。受全球经济调整、需求下滑、贸易不振以及国内人口红利减退,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本投入边际效率递减的影响,椒江经济增长水平在下降,年均增速从201012.3%回落到20137.4%,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未来低于两位数的速度成为椒江经济增长的新常态,推动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源等传统要素投入将明显下降,技术进步和创新成为决定成败的“胜负手

2.产业结构的新常态。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时,产业结构将趋于高端化、服务化。预计“十三五时期椒江产业发展将呈现出三大变化:一是经济服务化。服务业占GDP比重进一步提高,金融、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商贸服务、休闲旅游、健康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以及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都将加速发展。二是制造业高端化。“五水共治腾笼换鸟的持续推进以及土地资源的限制,椒江制造业大规模扩张的空间逐步缩小,将以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为方向,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水平发展。三是产业融合化。机器换人电商换市的持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将不断地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

3.需求结构的新常态。十三五时期,椒江需求结构将由原来的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协同拉动转变。一是消费升级。由满足一般消费品的普及化向满足高档耐用消费品转化,追求时尚、享受生活将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二是投资增效。与产业转型升级相关的设备投资、技术创新和工艺改造投资以及基础设施网络化、城乡一体化的投资需求将增大,民间投资准入门槛逐步打破,投资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三是出口提质。十三五椒江出口将延续十二五以来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的中速增长,贸易结构呈现高度化趋势。

4.城乡结构的新常态。十三五时期,椒江将在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基础上建设新农村,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城乡之间、南北之间、陆岛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品位和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产城融合进一步深化

5.人口结构的新常态。2012年,椒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8.2万,占全区总人口的16.1%十三五时期,椒江人口老龄化问题还将不断加剧。人口结构老龄化增加老年夫妇家庭的比重,老年空巢家庭将进一步增加;少子化趋势造成劳动力短缺,人力资本成本进一步提高;养老问题更为突出,医疗服务、医保制度、养老服务需求更加突出。此外,随着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减少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素质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流入速度将趋,而具有较高学历的高素质人才流入将增加。

6.社会结构的新常态。社会组织形态日益呈现多样化,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多元化,中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将逐步成为社会的主体,市民总体素质将有较快提升。

7.生态环境的新常态。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后,随着经济结构优化,财富积累增多,人们有条件运用经济发展的成果和科技进步的手段来减少污染和人工修复环境,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环境污染强度和排放总量呈下降态势,促进经济与环境逐步协调,人与自然趋向和谐共生。十三五时期,随着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对保护环境的要求与参与意识日益增强,椒江生态环境将加速修复改善,生态质量将加速通过“U曲线的拐点。

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期间椒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需要集中体现符合时代特征的发展理念、符合宏观政策基调的发展主题、符合阶段特点的发展目标和符合自身实际的战略重点。综合各方面考虑,提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的总体要求,坚持“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三个台州”战略,围绕打造“首善之区”总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全面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创新突破为动力,着力推动政府治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以民生改善为根本,加快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推动民生事业健康发展;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有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努力将椒江打造成为台州都市圈经济、文化中心。 

(二)发展原则

坚持集约发展。注重整合功能雷同、特点互补的功能区,拓展发展空间,实现功能叠加和优势再造,促进产业集聚形成规模效应,实现内敛式、集约式发展。注重培育引进新兴产业,引导区内企业自我改造提升,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更大力度挖掘发展空间、提升产业层次,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带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

坚持联动发展。统筹协调经济建设与民生保障、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关系,实现区内区外联动发展,内需外需联动发展,工业服务业联动发展,海陆产业联动发展宜居宜业联动发展,基础设施联动建设资源要素联动配置生态环境联动保护。

坚持创新发展。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科学、开放、有序、高效的发展环境。优化科技、教育、人才资源配置,推进自主创新,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不断提升科技、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坚持共享发展。按照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总体要求,着眼于富民惠民安民,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于各项政策和工作中,把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通过民生的切实改善,调节收入分配、扩大消费需求、带动经济增长、彰显公平正义,使人民更多地享受发展带来的成果和实惠。

坚持绿色发展。按照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合理确定发展规模,严格产业准入门槛,在开发建设中严格保护生态资源。积极探索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模式,创新生态补偿机制,注重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整治,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发展目标

“十三五”规划目标指标要全面反映并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要求,围绕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更加突出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包容发展、绿色低碳等重点,细化形成规划目标指标体系。考虑到目标指标将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具体明确,这里主要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几个重点难点目标进行分析。

1.合理确定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经济增长率作为中长期规划的核心指标,计划增长%左右。主要考虑:一是全省“十三五”规划思路提出的经济增长率为%左右,台州“十三五”规划思路初步考虑经济增长率为%左右,椒江要继续发挥在全市的领跑、示范、带动作用,考虑%左右的经济增长率是必要的。二是我区“十二五”规划目标年均经济增长是%,前三年实际为年均增长%,适当留有余地。三是综合分析劳动力供求趋紧、资本价格趋升、外部需求偏弱和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因素的影响,“十三五”潜在增长率将比“十二五”时期有所降低,年均%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接近潜在增长率。四是目前经济运行的各种风险制约不断加大,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的太高,不仅不利于平稳推进去杠杆、去产能和去泡沫,也不利于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2.突出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从非农产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看,椒江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2.40%,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53.52%,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96%,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非农产业内部工业传统产业依然处于主导地位,仍以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服务业发展层次和就业比重偏低。考虑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求,今后重点主要是促进四化同步、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核心竞争力,需要设置反映服务业发展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等方面的指标。

3.突出创新驱动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创新型国家是指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并在部分领域居领先地位、科技创新已成为发展主要驱动力的国家。研究认为,创新型国家应满足科技进步对增长贡献率在60%以上、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从椒江情况看,与世界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标准还有较大差距,今后重点在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进步贡献上,设置反映研发投入、产出、贡献等方面的指标。

4.突出人力资本强区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的目标。我国世人力资源大国,劳动力总量和研发人员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关键是要推进教育现代化。目前椒江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接受高等教育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等指标依然较低,今后的重点是进一步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提升学前教育、高等教育普及水平、壮大中高职教育规模。需要设置反映人才和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的指标。

5.突出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的目标。这涉及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衔接、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困难地区和弱势群体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等切实保障等具体要求。目前,椒江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框架已经形成,今后的重点是进一步提升保障水平和实际效用。要重点围绕社会就业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公共文化体育、住房保障等领域,合理设置基本公共服务目标。

6.突出生态文明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目标,具体包括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生态系统稳定性有所增强,生态文明制度不断健全,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等。“十三五”规划具有指标设定,要充分考虑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等硬约束,做好与省市已出台相关规划目标的衔接,重点考虑能源消耗强度、碳排放强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水环境功能空气质量等指标。

、主要任务

(一)产业转型

1.服务业

进一步优化结构、提升能级,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为全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金融业。积极引进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信托、基金、资产管理等各类内外资金融机构以及与金融业密切相关的中介机构设立区域性总部、法人机构或分支机构,健全金融组织体系。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股权投资、基金等金融新型业态,推动传统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金融转型升级。加大全区层面对金融发展的全方位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金融产业发展环境。

——商务商贸业。以高档商务楼宇为主要载体,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咨询策划公司、广告企业、商会组织等新兴商务服务机构,不断拓宽服务领域。以银泰百货等商贸综合体项目为依托,以智慧商贸建设为核心,建设“天网”“地网”两张网,确保区域内部良好的联络性和充分的通达性。推进移动互联网与传统商贸行业融合,支持传统商贸企业开展“线上市场”与“线下市场”良性互动的网络零售业务(O2O)。不断提升十字马路商圈的规模和档次,重点培育凸显时尚、体验式的购物环境,发展融现代百货业与特色商业街区于一体的复合商业形态。

——科技服务业。引进国内外知名中介企业,重点发展分析测试、检验认证、计量溯源等检验检测服务,科技咨询、技术交易、科技信息评估等知识产权服务以及技术中介推广、科技孵化、公共信息与技术服务平台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加快建设大数据信息资源库,培育咨询、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服务。推动移动游戏、移动广告、移动电子商务、移动视频等增值业务的发展,促进信息消费。

——电子商务。进一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现代物流体系、安全支付体系,积极推进跨行业、跨地区的网络商务协调,培育一批电子商务新业态企业,加强电子商务生态链建设,重点发展垂直型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金融保险服务、电子商务数据服务、电子商务企业总部、电子商务园区综合服务等业态,争当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区。

——物流业。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打造应用物联网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体系、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和企业的智慧供应链,推进智慧物流市场主体建设。大力推进一体化“物流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仓储业、城市配送和第三方物流,推动建立智慧物流基地。

——旅游业。推动旅游行业新媒体平台整合应用,加快智慧旅游咨询服务系统、智慧Wi-Fi服务系统等上线运行,使得涵盖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和旅游管理部门因旅游业运行产生的各种数据实现互通共享。开发具有椒江特色的文化旅游精品,发展文化旅游。布局一批自驾游营地,发展自助自驾游。深度开发大陈岛资源,提升发展海岛旅游。

——住宿餐饮。结合商务和时尚生活需求,创办高档星级酒店、商务酒店、快捷酒店青年旅馆等不同类型酒店,实现差异化发展。针对不同层面消费需求以及儿童、老年等特殊群体,提供健康餐饮服务。 

——房地产业。加大老旧楼宇等整治更新力度,发挥高端楼宇集群、特色产业街集聚效应,提升商业地产资源配置利用率。统筹考虑椒江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机会,加大住房供应结构调整力度,保持住宅与商办房产合理比重,坚持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并重,推动房地产智能化建设,加强周边环境配套设施改善。

——健康服务业。依托全省唯一的医药产业集群示范区——台州医化产业集群示范区的产业基础和健康资源优势,围绕医疗服务、养老服务、健康管理、医疗器械、养生保健等重点领域,着力发展集体检、治疗、疗养、养生、健身、美容为一体的现代化健康服务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医疗服务业,积极培育现代养老服务业,加快康健休闲、康健医疗区建设,引进一批专业医院、体检中心、疗养院、养生会所等国内外知名康健企业和机构,重点发展中医养生、保健品开发、医疗美容等业态,不断完善产业配套服务体系。

——文化创意产业。加大老厂房改造力度,借助时尚设计、品牌运作、展示展览、信息传媒等手段,促进时尚元素与传统经典或老字号产品融合,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配合地方工业发展优势及转型趋势,加快发展工业设计、软件开发等工业设计服务,围绕轻工产品、时尚消费品、建筑装饰等重点领域,鼓励“设计+品牌”、“设计+科技”、“设计+文化”等商业模式和新业态发展,打造集原创策划、交易展示和品牌运营于一体的创意设计产业链。以台州学院等为依托,大力发展教育培训产业,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2.工业

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立足椒江区现有的产业基础和结构,加快建设椒江区现代工业体系,全力打造椒江区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

——以产业集聚为依托,促进工业规模化发展。以医药化工、缝制设备、家用电器、船舶四大主导产业集群为基础,加大对块状经济有效整合,积极培育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和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积极落实区“2115”企业及优势成长型工业企业培育工程。

——以“两业联动”为抓手,推动工业高端化发展。坚持“双轮驱动”理念,建立服务业和优势传统工业互动机制,通过嵌入式合作实现价值链上下游环境的整合,降低交易成本,催生新产品,促进产业结构整体升级。继续推进“两化融合”专项工作,通过“机器换人”实现提质增效,加快传统工业与电子商务的有效融合,实现“电商换市”。

——以“两步走”战略为主线,实现加工贸易企业新型化。前期通过实施“技术改造为主,创新发展为辅”战略,促进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支持中小企业先通过技术改造,提升工业整体水平,促进传统生产方式现代化,后期实施“创新发展为主,技术改造为辅”战略,在技术改造基础上加快创新培育,提高传统产业附加值,打造椒江工业经济升级版。

——以制造业革命为契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数字化制造为核心,把制造业技术和计算机网路技术和新能源技术有效交叉融合,结合椒江实际,快速培育出一批像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涉海等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加强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研究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并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建设创新型人才,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一批创新团队。加大企业管理创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延伸。

——以要素保障为基础,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加强土地市场建设,狠抓“空间换地”,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倒闭企业转型升级。有效整合劳动力资源,完善劳动力市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平台,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援助。

——以产业生态化为目标,促进工业企业长效发展。“发展模式循环型,产业导向高新型,空间环境生态型”为目标,加速推进全区范围的循环化建设。重点推进医化行业“腾笼换鸟”力度,加快做好医化扩建迁建项目和医化总部建设工作。

——以回归园建设为平台,继续引进“浙商回归”工程项目。在积极落实“浙商回归”大背景下,椒江区在实施义乌台州商会创业园项目的同时加快其他地区在外台商回归创业项目建设,引导在外台州商人回乡创办品牌工业园、发展总部经济或研发、销售中心。

 

(二)城乡统筹

——新型城市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加大城中村改造。心城区,撤村建居, 加快新工业园区服务业发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配套,注重产业融合和产城融合。打造新城区,实现与老城区功能互补。

——新农村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老旧房改造,加快农民房推进集中居住。推进农村制度改革。坚持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作为重要突破口和关键措施,基本实现农村产权登记规范化、交易市场化、资产资本化。一是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将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土地面积单位量化股权,农民可以用股权参与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按股获得收益,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价值化和有权化。二是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对集体资产或经营性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按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人数、“农龄”等因素设置股权,把集体的资产股份分配到人,股随人走,实现集体资产明晰化。股权可抵押、继承、出售、转让,但不得退股提现。三是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化。围绕促进土地、房屋资源要素有序流转,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建立起规范有序、运转高效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

(三)社会和民生保障

      ——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就业服务和创业扶持力度,稳步推动社保扩面提质,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继续完善基本养老、医疗等各项保险制度,完善重特大疾病救助政策,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提升教育、医疗、人口和计划生育、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公民基本发展权利;加快生活基础设施、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环境保护等基本公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等基本公共服务,创造安全和谐的良好社会环境。

——稳步提升教育名校集团化办学水平。继续推广“名校集团化”、“城乡学校共同体”、乡(镇)中心校等组织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拓展名校集团办学领域,由原来的基础教育向学前教育、农村教育、职业教育及弱势群体教育延伸,促进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名校集团办学品质,完善名校集团办学章程,创新内部治理结构,出台名校集团管理标准;完善名校集团各校区干部、师资流动和激励机制,推动各校区均衡发展,打造台州教育高地。

——积极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利用椒江独特的海洋文化特征,引导发展海洋旅游、海洋文化会展、演艺娱乐等具有浓郁海洋文化气息的海洋文化产业。依托椒江发达的日用轻工、文体用品等制造基础,工业设计、文体制造等优势行业。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文化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扩大,文化消费领域不断拓展,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明显提高。

——加快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与省内知名医院合作建院,把全省一流的医疗技术、办医理念和医师队伍引入椒江。加快组建区域医疗集团,探索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作发展的新模式,加快实现了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有指导”的卫生服务体系。重点推进市立医院新院区和街道卫生院、城乡社区卫生室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覆盖,着力创建“省卫生强区”。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举办医疗机构,促进民营医疗机构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发展,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样化医疗卫生需求。

——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加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管理和向社会开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发展体育产业和赛事经济,建设体育强区。

(四)强化中心城区地位

充分发挥椒江作为台州市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科研中心的战略优势,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整体谋划城区开发格局,为人口和产业集聚提供充足高效的载体。

——优化城区空间布局。以促进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实现空间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实施“三带两区一岛”战略。主城区未来应努力改善城市品质与软硬环境,展现中心城区形象和魅力,以金融、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和休闲旅游等为重点,大力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对外辐射能力。加快推进大陈岛开发建设,以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打造大陈岛旅游度假区。强化椒北区块是椒江未来经济开发主战场的概念,合理规划布局,优化空间结构,加快设施建设,促进椒江南北统筹协调发展,实现南北共同繁荣。

——基础设施。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以大陈港区等港口为核心的物流供应链网络。加快构建“三环三纵三横”的路网框架,倡导绿色出行方式。加快信息网络、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积极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构筑完善的油电气能源供应网络。加快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骨干防洪排涝工程,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城市管理。以创建“首善之区”为目标,加强智慧城市建设,重点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城市运行安全、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两化”深度融合等领域信息化建设,促进城市综合运行管理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五)生态文明

坚持以建设“首善之区、生态椒江”为目标,以生态城市建设为重点,按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标准,科学部署、狠抓落实、有效推进,探索一条既快速发展经济又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的科学发展模式。

——继续落实环境综合管治工作。按照生态文明理念,以创建“市级卫生城市”、“市级文明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城市“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全面推进大气、水、固体和土壤、噪声和辐射污染防治工作,做好对城市、农村环境治理和监管工作。

——积极构建循环型产业结构体系。依据“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清洁生产为抓手,加强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特别是医化行业进行重点整顿,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建立起布局合理、结构优化、高效利用的循环型产业结构体系。

——加快推进节能减排项目建设。推进建筑节能、盘活城市土地存量、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建立水资源管理机制,强化城市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抓好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工程的实施,鼓励和扶持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项目落地。

——加强对医化园区重点整治。通过“退、转、升”等措施,加快推进医化园区腾笼换鸟实施力度,按照“总量控制、项目筛选、技术提升”的要求,协助做好海正药业、新东港药业、振港染料、九洲药业等重点企业整治提升方案。

——争创生态文明示范项目。椒江区要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五措并举”等重大决策,开展省级和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活动,努力争创省循环经济“91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  个,国家循环经济示范项目  个,争取生态村、生态镇达  个。

——大力推进生态人居环境建设。继续推进“多城同创”、“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专项行动,抓好街景立面、城中村的改造提升,改善市容市貌。加快建成休闲长廊和景观带,着力提高生态环境品质,打造市民群众休闲娱乐的生态后花园。继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扩大村庄人均绿化面积,提高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覆盖率和无害化处理率。

——积极倡导生态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生态文明街道、文明村创建宣传活动,引导居民追求健康、科学、低碳的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的生态文明素养,构建和谐的生态文化体系。充分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培育特色文化村,积极打造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

(六)体制机制改革

——管理体制改革分管副区长兼任市属园区管委会副职,统筹协调市区两级关系。

——投融资机制改革尝试发行地方债券、BOT等方式筹集融通城市建设资金。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对一般非经营性公共基础设施,可采用出让设施的冠名权、广告权、收益权质押贷款方式和民间主动融资PFI(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等方式,积极鼓励本地及区域外社会资本和外资参与投资建设和经营公用设施。

 

 

附件1:“十三五”经济社会目标指标体系(初步考虑)

 

指  标  名  称

2015

预计

2020

目标值

年均增长

(提高)

指标

属性

转型升级

1、全区生产总值(亿元)

预期性

2、人均GDP(万元)

预期性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预期性

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预期性

5、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预期性

6、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

预期性

创新发展

7、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预期性

8、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预期性

9、教育经费投入增长率(%)

预期性

10、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预期性

资源

环境

1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吨标准煤)

约束性

12、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立方米/万元)

约束性

13、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

(吨/万元)

约束性

14、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万吨)

约束性

15、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约束性

16、全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微克每立方米)

约束性

民生改善

17、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万人)

约束性

18、城镇登记失业率(%)

预期性

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预期性

2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预期性

21、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年)

预期性

2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约束性

23、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约束性

24、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张)

约束性

25、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万套)

约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