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1008010001038/2019-00047 | 主题分类: | |
体裁分类: | 发布机构: | 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椒江分区管委会 | |
成文日期: | 2019-01-0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思路
作为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平台,椒江集聚分区今年以来把引进优质企业、完善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工业经济建设当作园区发展的首要任务,着力打造高品质园区。截至目前,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98.32亿元,同比增长30.46%,占我区工业总产值的1/3;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202.90亿元,同比增长29.51%;出口交货值66.97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71亿元,其中工业性投入13.24亿元,基础设施投入7.47亿元。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经二路一标段完工,二标完成工程量的70%;五塘路(太和二路~枫南东路)道路工程完成竣工验收并通车使用;太和二期交通工程、绿化工程、路灯工程等配套工程均已完工,太和二路(75省道~五塘路)道路完成工程量的40%;景元东路(二条河~75省道)完成工程量的50%。完成八塘垃圾中转站竣工验收并移交区环卫处;完成十塘三期交通工程竣工验收并移交交警;三甲盐田交通工程完工;枫南东路污水管迁移工程完工;农场路电力杆线完成80%拆除工程量并完成电气安装。二是配套设施建设。我区东部重点工业企业保障房A区块“海景名苑”一期完成交房工作,二期全部结顶,目前进入室外配套建设阶段。B区块正在配套设施建设、内部装修。三是小微创业园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园一期、二期全面结顶,配套设施建设中。椒北眼镜小微企业创业园9幢厂房(共11幢)主体已结顶,并通过验收。
2、精准招商选资引智。引进三德新材料、永丰纸业、百利塑模等企业5家,共出让土地132.55亩。三德新材料、尚远塑业、摩尔舒卫生设备、万洁卫浴、信质电机等12家企业开工建设,邦驰机电、方远建设、俱进汽摩配件、水晶光电一期、强鑫托盘等18家企业竣工投产,三家企业完成股改。绿色药都小镇建设总投资约为32.86亿元的PPP项目已通过省财政厅审核并上报财政部待批。新东港制剂项目设备安装,九州新制剂项目开工。9月13日智能马桶小镇入围省级特色小镇第四批创建名单,摩尔舒 (25.05亩)、百利 (30.99亩)两家企业入驻智马小镇。经过多轮洽谈,与上市公司麦格米特基本达成135亩,年产200万台智能马桶整机及零部件的全产业链园区投资意向,即将签订合作协议。另外,与星星便洁宝制定了120亩智能马桶整机园区投资建设计划,将于明年上半年正式启动。
3、征地拆迁攻坚克难。绿色药都小镇中药谷区块的5家企业厂房丈量评估工作全部完成,建筑物面积约35000平方,收储国有工业用地40余亩,完成文峰油墨、飞跃纺织印染厂、琪创铝氧化等3家企业建筑物拆迁补偿协议书签订工作;新日建材和椒江盐业公司岩头仓库的2家企业正在洽谈,争取在12月中旬前完成拆迁补偿协议签订工作;完成中药谷区块危房等建筑物拆除3000多平方。外沙首脑制药区块的椒江电镀厂已经启动收储拆迁,10月份已经完成丈量评估工作,目前正在资料核对和安置地块的洽谈中。拆除东丰村、东辉村民房130多间,拆除面积15000余平方,为绿色药都创智馆工程建设扫清了障碍。另外,通过多方努力、攻克群辉村的一户拆迁“钉子户”,拆除民房二层2间,面积130余平方,既为太和路工程建设扫清了障碍,又解决了该户十多年上访工作,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4、关爱民生建设新村。东部四村安置点建设快速推进,完成东丰村立地安置小区的绿化工程,投资金额为110余万元;民辉村西区基础设施配套二次进场建设,完成工程建设资金300余万元;王家村立地安置小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二次进场建设,已完成污水管线、雨水管线的检修工作,目前正在铺设自来水、电、和通信等管线工作,全年完成投资金额1800余万元。
5、特色亮点工作。一是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1、设立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行业规范:实施标准地制度,新增工业用地出让前,将投资、亩产、能耗、环境、建设等标准纳入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条件。从7月份开始园区内挂牌土地全部以标准地形式出让。2、建立本地企业优质项目库:对库内项目进行综合评分,设置亩均税收、亩均产出等企业综合指标和固定资产投资强度等3项新建项目综合指标,建立优质项目库。二是县(区)长项目服务工作。全区12个县(区)长项目,园区内就有5个:海翔药业医化中间体及有机颜料项目、台州智能马桶小镇项目、信质电机智能工厂建设项目已开工;四维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百亿片制剂工程项目完成供地,将于11月中下旬开工;绿色药都特色小镇项目将于12月开工建设。三是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园区27个循环化改造项目全部完工,完工率达100%,完成投资37.35亿元,完成核定总投资额的111.4%。该项工作成功通过省级终期验收,并获评优良等级,共计获中央资金补助2255万元,并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6、队伍建设常抓不懈。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以“转变作风、善于沟通、勇于担当、干在实处”作为总要求,坚持把“两学一做”要求贯穿到从严管理干部的全过程。不断加强党建工作,落实全体干部职工重点学习“八八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新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格发展党员程序、规范、整改选人用人、干部档案、因私出国境、保密工作等方面工作,积极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形象良好的服务型单位形象。今年共选派12名干部专职或兼职参与区三百干部五线熔炼,占全体机关干部46%。我委克服干部荒的难题,通过进一步健全服务机制、积极探索“统分结合、科学高效、信息畅通、合力推进”的管理运行模式,不断深化“片长责任制”、“重点项目一对一跟踪服务”等有效载体和机制,以“五心+五皮+五全”的服务理念,全面践行“妈妈式”服务,重点紧盯联系服务项目“最后一公里”的关键问题,克服紧盯解决影响和制约重点工程的矛盾问题,为重点项目和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园区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1、产业功能定位相对滞后。主要是椒北工业功能区块的产业规划尚未明确,园区的整个产业定位相对杂乱。建议从大湾区建设的高度完善园区的产业规划。
2、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园区的管理体制、机制问题一直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现在园区里有两个特色小镇,分别是绿色药都和智马小镇,造成工作未能有机统一。
3、要素保障困难重重。一是资金保障问题,园区在运营上一直未能形成造血功能,在现有的金融形势下,导致资金保障困难,明年资金缺口预计约10亿元。二是土地保障问题,园区前期征用的土地,因为规划及土地指标问题得不到及时开发利用,两个特色小镇所用的1000多亩土地都是园区前期投入,而现在土地开发收益尚未明确。另外,园区按工业用地开发,现存在地价倒挂问题,也就是土地成本远远高于供地价格,如果没有适当的商业用地予以平衡,园区的运转将难以为继。
三、明年工作思路
1、多措并举,突破要素保障难题。一是盘活存量土地,形成自我造血功能。建议结合我市即将出台的新的村留地政策和“两口两路”建设,对市府大道北侧和枫南东路南侧的经营性土地,成熟一块开发一块。另外,对园区内存量的工业用地进行工业地产式开发。二是争取财政输血倾斜。集聚区是我区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工业经济体量占全区的1/3,为保障我区工业经济健康发展,财政资金补助应适当向集聚区倾斜。
2、快马加鞭,完善基础设施。继续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园区的路网、水网、电网、信息网按计划完成。明年预计完成经二路2标段工程、太和二路(75省道~五塘路)道路工程、景元东路(二条河~75省道)道路工程、海景名苑2期工程、保障房B区块工程等11个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枫南东路(八条河~沿海高速)等工程。
3、深化服务,加快重大项目推进。重点做好怡和卫浴(麦格米特)200台智能马桶整机及配建园区项目、星星便洁宝智能马桶整机工厂新建项目的落地工作,做好海翔药业医化中间体及有机颜料项目、四维医药科技百亿片制剂工程、信质电机智能工厂项目、绿色药都、智马小镇等5个区长项目的服务工作,同时加强在建项目的协调服务和督查力度,重点抓好十塘三期立马电动、海氧工业气体、格力威泵业以及中山商会回归创业园、光电子产业园等项目的建设步伐,促使尽快竣工投产,形成效益。
4、产城融合,建设城市新区。一是加快东部限价房区块、重点企业保障房等项目建设,做好保障房B区块1502套套房安置分房交房工作。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导企业有条件地自行建设公租房。二是推进村民安置点建设。全力抓好东部四村的村民安置点建设工作。
5、加强管理,提升传统产业。太和区块、八塘、九塘等传统产业市场竞争力低下,大多处于产业链低端。着力于引导企业做好产业的退出、优化和转型升级。同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老旧工业区的改造工作,助推园区提档升级。
6、创新“产学研”平台,深化循环大服务。继续深化园区循环化建设,与浙工大联合组建“循环经济促进中心”,促进浙工大优势学科群在园区化学原料药、化工新材料、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绿色制造、节能环保以及生产性服务等领域有效对接。同时,搭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为园区循环化改造、产业转型升级等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