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我区中小学生已经慢慢回归正常的学习节奏。连日来,记者走访了解到,在短暂的寒假里,很多学生其实过得并不轻松,他们既要忙着做假期作业,又要赶着参加各学科的辅导班。这样一来,不光孩子大部分的寒假时间花在了各类培训上,整个家庭也承受了不小的经济压力。
早在寒假开始之前,一些培训机构便向家长散发各类招生资料。“我家孩子的班级有近50人,其中一大半同学都报了寒假补习班。为了让孩子保持学习成绩,我们给孩子同时报了数学、科学、语文的补习班。”家住开发区的林女士说到,她的儿子在我区某公办学校上初一,今年13岁。寒假里,他连续两星期每天上午、下午都有课,期间最多休息一天。像林女士这样给孩子报寒假培训班的还有很多家长,往往寒假补习班的安排占据了整个假期的一大半。
据了解,林女士的儿子成绩优异,位于全校前列,因此孩子自我要求很严格,常常是主动要求参加寒暑假补习班。林女士感叹道:“因为寒假时间较短,数学、科学都报了短期培训班,一星期的课程两门1000元。语文报了一个10天的课程,因为是小班化教学,所以费用较高,大概2000元。其实,孩子放假比在学校上课花的钱更多!”说着,林女士打开自己和朋友的聊天记录,林女士的朋友介绍,台州的情况还算实惠了,补习4门课程一年花费约为2万。在杭州一些热门培训机构一门课程的收费一年就高达1万元,初中阶段,4门主课一年下来就要花掉将近4万元。
林女士还说,“我个人是希望孩子能够快乐学习的,所以前半个寒假安排孩子上补习班,后面几天假期我们带他出去旅游,开阔眼界。对于补习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学到学习方法而不是单纯的完成假期作业。孩子个人的意愿喜好,我完全尊重,只要他愿意学。”
有些心急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备战初升高,在多个培训机构里花费好几千元甚至上万。他们认为,学习差的孩子应该参加假期补习,学习好的孩子更应该参加补习班。别的学生都在利用寒假辅导班学习,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参加,成绩就会落下,只能选择“假期加餐”。
针对以上情形,一些资深老师认为,孩子参加辅导班,首先应当尊重孩子的意愿,顾及孩子的承受和接受能力,还要考虑家庭经济实力量力而行。另外,寒假中还应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会和社区实践活动,可以做一些平时想做而没有足够时间去做的有意义的事情。
3月2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王国庆回答关于学生减负的问题时谈到,要加强对各类校外培训的管理,切实把教育部等四部门前不久部署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落到实处,让课外培训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补充,而不是变成强化应试的“助推器”、家长和学生负担的“增压器”,更不能被有些人用来干扰我们的教育秩序,煽动社会焦虑情绪,成为他们牟取暴利的工具。家长们也要打消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要克服从众心态,不要攀比报班,不额外给孩子加压,避免形成“校内负担减了,校外又增加”的恶性循环。同时学生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高效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