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温首航台湾是世界上最早的宣示主权的远航,也是三国时期以中国为核心的“大航海时代”的重要标志。近日,这段鲜为人知的“台州记忆”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世界周刊》节目播出。
今年是卫温远航夷州(今台湾)1788周年。1月30日,央视《世界周刊》摄制组走进台州寻迹“卫温首航”,分别在椒江区章安街道、台州市博物馆、天台山等多地采访、拍摄。本次播出的卫温专题节目,时长约为20分钟左右,共包括两部分,分别为“宣示主权的远航”,介绍1788年前的远航以及中国宣示主权的世界意义;以及中国版“大航海时代”,介绍中国三国时期开辟的“大航海时代”与世界的交往及其世界意义,向观众展现这段鲜为人知的“中国版大航海时代”。
据《三国志》记载和有关论证,公元230年2月,卫温、诸葛直率一支由30余艘舰船、1万余名军士组成的船队,从椒江的章安启程,到达夷洲,并在当地进行开发经营。这比郑和下西洋早1175年,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早1260年,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更是中国乃至亚洲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与此同时,今年2月24号,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卫温远航夷洲纪念邮票,而这幅《卫温浮海夷洲》的国画又把人带回1788年前的章安古镇。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章安古镇的石拱桥,把镇子分割成了东西两部分。章安古桥最初建于西汉,因为桥中间有亭,两端有楼,桥栏被漆成红色,所以被称为“赤栏桥”。我们看到的章安桥,其实是乾隆四十五年,也就是1780年重建的。如今桥头的石狮已面目全非,被整修后的石猴取代。桥下的章安古街,当地人称为老街。
这条660米长的街巷上,有300多间老屋。祠山庙、叶氏宗祠、林氏贞节坊、黄裕泰当铺、武进士蔡殿魁故居、叶氏染坊等古老的文化遗存,诉说着当年的繁华。总部位于章安的“方万盛”药号,民国时曾是江南的国药中心,挂有“百年老店,只此一家”的牌匾。章安桥下是回浦河,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的河道蜿蜒曲折,经过“临海江”,也就是椒江,流入东海。而在回浦河的上游,则有一座巨大的章安湖。南朝时期孙诜所著的《临海记》对章安湖有所描述:“郡北四十步有湖山,山甚平正,可容数百坐”。公元73年,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打通了陆上丝绸之路。与此同时,海上丝绸之路也被打通,章安也是重要节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