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11331002002673575G/2016-136371  主题分类:
 体裁分类:  发布机构: 区政府办公室(区外办、区金融办、区大数据局)
 成文日期: 2016-03-1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台州市椒江区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本文有删减)

发布日期: 2016- 03- 18 13: 3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椒江区人民政府

各街道办事处、大陈镇人民政府,区政府直属各单位:

2016年3月8日林金荣区长在台州市椒江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代表区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大会审查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台州市椒江区人民政府   

                                                                                                         2016年3月16日        

(此件公开发布)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3月8日在台州市椒江区第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台州市椒江区人民政府区长  林金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台州市椒江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发展成就和2015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期间,是我区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区政府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执行省委“八八战略”和市委“四大战略”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打造首善之区的目标,深入实施“三带两区一岛”发展战略,带领和依靠全区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扎实工作,顺利完成区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为“十三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们坚持调结构促转型,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十二五”期末,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59.22亿元,年均增长6.8%。财政总收入63.37亿元,年均增长10.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69亿元,年均增长1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9.23亿元,年均增长1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48亿元,年均增长12.8%。累计自营出口总额101.9亿美元、对外投资额6310万美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1.8倍和2.4倍;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五年均居全市第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4.0︰41.1︰54.9。医化产业转型升级迈出实质性步伐,共退出26家低小散企业和142个恶臭项目;家用电器、缝制设备、光电子、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稳健发展;上市企业增至7家,居全市首位。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台州市商贸核心区形象初显,“一核多点”的电子商务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进一步提升,被评为省粮食生产先进区。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建有国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7家,拥有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44家、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33家,连续7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2次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区”称号,被评为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区。

——“十二五”期间,我们坚持抓统筹优环境,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城市有机更新加快推进,海正老厂区、解放南路区块完成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台金高速东延及连接线、椒江二桥、74和75省道南延、76省道复线北延、82省道复线、机场路改扩建二期、开发大道东延及西延、体育场西路、东二路、四号路、枫南东路东延等道路建成通车;疏港大道、云西路、枫南路等道路绿化景观得到提升;台州汽车客运总站和220千伏外沙变二期扩建、恒利变、君田变等工程建成投用;围区总面积达4万亩的十一塘围垦工程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被评为省新农村建设、省村庄整治、省农房改造建设先进区、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优秀单位、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优胜区。椒北和大陈加快开发。“五水共治”、“四边三化”、“清洁家园”深入开展,生态建设取得实效,实现主城区告别化工恶臭的目标,荣获省“三改一拆”行动优秀区,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为台州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勇担主城区重任。

——“十二五”期间,我们坚持惠民生增福祉,社会发展再创新局面。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7993元和22386元,年均增长11.8%和12.3%,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4600元的贫困现象全面消除。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科教文卫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36.8%,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高等教育入学率达83%,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新增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枫山艺术节”荣获全国十大民俗类节庆奖,被评为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累计新增就业岗位6.02万个,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6.2万人、55.8万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刑事治安案件和安全生产事故总数持续下降,消防安全管理得到加强,被评为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区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有望实现“平安椒江”九连创。每年坚持完成十方面为民办实事项目。

——“十二五”期间,我们坚持重改革求创新,发展环境得到新提升。机构改革顺利开展,整合成立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经济合作办和椒江规划管理处。行政审批提速增效,并联审批积极推行,全国首创“业主承诺制”审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铺开。金融保障力度不断加大,“税微贷”融资模式在全省推广,新增银行金融机构2家,成立民间融资服务中心,小额贷款公司增至3家,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较大缓解。“三农”改革有序推进,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实现街道全覆盖,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社会管理不断创新,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成投用,建立村级志愿消防队88支,实现街道全覆盖。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以“四个年”活动为载体,以“攻坚破难”行动为抓手,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注重品质提升,强化民生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效。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致力于优化产业结构,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实现工业增加值162.61亿元,增长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50.2亿元,其中利润总额33.67亿元,分别增长4.4%和8.5%,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深入实施“四换三名”工程,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杰克智能化联网工业缝纫机项目列入国家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水晶光电蓝玻璃滤光片项目列入国家强基工程项目,九洲药业安捷伦实验室项目列入省两化深度融合项目。海正药业外沙固体制剂生产线正式投产,海翔药业、新东港药业等企业技改及新厂区建设加快推进。在全市率先实施工业地产项目,飞跃科创园、宝石缝制科技产业园加快建设。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启动实施,实现个转企111家。建筑业保持平稳发展,实现增加值26.6亿元,增长7.9%,方远集团连续6年被评为台州市建筑业龙头企业。

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52亿元,增长9.8%。台州先进制造业服务集聚区获省百强称号,同类型排名首位。洪家市场群不断壮大,家居装饰行业集群发展,台州酷车小镇项目启动建设。电子商务发展态势良好,实现网络零售额73.2亿元,增长44%,灵香店童装电商园建成开园。房地产业逐步回暖,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09.62万平方米,销售额94.53亿元,分别增长14.7%和2.9%。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58.48亿元,贷款余额561.4亿元,分别增长18.2%和3.6%。旅游业加快发展,接待国内外游客992.1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9.89亿元,分别增长10.3%和16%。成功举办海峡两岸大陈乡情文化节和大陈岛垦荒60周年纪念活动,大陈岛获批国家级海钓竞赛基地,成功通过省级旅游休闲度假区专家组评审,被评为省级对台文化交流合作基地。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8.37亿元,增长4.7%。完成粮食播种面积8.94万亩;实现渔业总产值25.48亿元,增长11.7%。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6700亩、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1个;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增至33家、586家、103家,台州湾生态农业观光园等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获省农博会金奖3个。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农信担保公司贷款担保余额4521万元,累计提供贷款担保3.4亿元。

开放型经济企稳向好。实现外贸自营出口20亿美元,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值上升至72.4%。深入实施“浙商回归”工程,实现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28.98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26%;实际利用外资1045万美元。“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实现对外投资1552万美元,完成年度目标的235%。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达3011万美元,占全市的91.8%。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区科技创业园共入驻66家各类科技型机构。国家火炬计划项目、“500精英”创业产业化项目分别增至9个、22个,海正药业入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被列为台州市首个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研发中心3家。“绣都服饰”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新增省著名商标3个、省出口名牌3个、省知名商号1家。被评为省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

(二)致力于扩大有效投资,发展基础逐步夯实

重大项目取得突破。全区4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7.25亿元,增长12.98%;65个项目列入各类省级重点项目,其中重大产业项目数连续两年居全市第一。40个“攻坚破难”项目取得重大进展,90%以上得到破解。一江山岛战役遗址景区对外开放、陆岛航线开通,中国·农港城一期、台绣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建成启用,台州老粮坊文化创意产业园、大陈岛核心景区加快建设,档案馆迁建工程顺利开展。

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台州湾集聚区椒江分区建设全面推进。完成工业性投入23.29亿元,新开发面积1705亩,新引进企业12家,新开工企业22家,竣工投产企业20家。沿海工业功能区块完成一期征地工作,十塘工业园、光电子产业园、八塘区块加速产业集聚。台州市商贸核心区建设加快推进。政策处理取得重大突破,协同规划已委托编制,台州银泰城一期已结顶,椒江商会大厦、椒江农村合作银行等三幢大楼完成桩基施工,港中旅台州侨华免税购物中心动工建设。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全面启动,绿色药都被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名单。

要素保障得到加强。积极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68.62亿元,居全市第一,中新科技成功上市。“税微贷”累计授信金额3.8亿元,民间融资服务中心累计发放借款3.49亿元,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达5.53亿元。大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完成供地2106亩,其中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122亩;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开发利用635亩,新增省重大产业项目奖励土地指标319亩。

(三)致力于统筹城乡发展,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坚持规划引领,完成江滨公园景观概念设计、海门卫区域整体形象策划。云西公园完成地下工程,江滨公园西进、环凤凰山、金三角、长岙路等区块改造有序推进。大陈水土路建成通车,市府大道东延全线贯通,沿海高速、内环快速路、台州大道三期、白云山南路南延等工程加快建设,洪家场浦、栅岭汪排涝调蓄及高闸浦、东官河综合整治等工程顺利推进,十二塘农业围填海工程PPP项目进入招投标阶段。

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多城同创”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秩序综合管理考核位居全市前茅,城市空间资源有偿使用工作走在全市前列,顺利通过省示范文明城区复审。“清洁家园”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扎实推进。“三改一拆”取得实效,拆除各类违法建筑260.32万平方米,实施“三改”面积298.81万平方米,创建无违建街道1个。交通治堵成效明显,建成投用公交综合场站1座、公交首末站1座、港湾式公交停靠站25个、公共停车位3327个。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五水共治”强势推进,前所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新建污水泵站6座、污水主干管网46.3公里。完成63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疏浚河道10.64公里,整治提升黑臭河22.1公里。完成工业企业污染源达标整治61家,整治关停畜禽养殖场163家。淘汰黄标车3413辆,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年度目标,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区创建验收。

城乡统筹扎实推进。深入实施跨江发展战略,编制完成椒北发展战略规划。沿江大道建成通车,椒北大道加快建设,台金高速东延二期启动建设。台州远洲石化仓储及配套码头一期、台州丝绸城、常乐文化旅游景区等项目顺利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现,新建精品线1条、精品村3个。完成营造林956亩,平原绿化1433亩,建成森林村庄9个。农民建房需求得到有效缓解,批准农民建房用地676亩,占全区总供地量的25%,农民住宅公寓化建设有序开展。

(四)致力于增强民生保障,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社会保障切实加强。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318人,帮助4792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加快众创空间发展,建成全市规模最大的大学生创业园。五项社会保险扩面工作齐头并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衔接并轨工作有序推进。社会救助标准逐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人均692元/月和550元/月。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增各类养老机构3家、床位421张。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序推进,新建1908套,累计建成7131套。为民办实事工作群众满意率达98.1%,居全市第二。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质量明显提升,高考文理科上重点分数线人数597人,上清华、北大分数线人数占全市的一半;中考普高分数线全市最高。云健小学城市港湾校区投入使用,中山小学杨司校区改扩建工程基本完成,台州学院椒江附中、实验小学下陈校区、海正育才小学动工建设。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实施,在全市率先启动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台州浙东医院动工建设。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新建综合文化站1家、文化礼堂16家、文化广场10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启动创建,台州乱弹新编历史剧《戚继光》在上海国际艺术节和国家大剧院成功参演。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我区运动员在国家级及以上比赛中获得16金25银18铜。人口质量持续提高。妇女、青少年、关心下一代、老龄、慈善和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湾事务、人民武装、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和人防工作得到加强。

社会治理不断创新。“六五”普法全面完成,平安创建扎实推进,“打霸拔钉”专项行动有效开展,社会治安形势保持平稳,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快速妥善处置,信访形势整体稳定,被评为首批省级无传销区。公共服务体系不断优化,96345公共服务平台有效运转,流动人口社会化管理取得实效。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未发生重特大火灾安全事故。社区矫正工作卓有成效,全省社区矫正工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反走私综合治理、“阳光厨房”、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互联网+餐饮食品安全”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创建放心农贸市场3家,建成免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6个。应急管理能力得到加强,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实现全覆盖。

(五)致力于政府自身建设,行政效能切实提高

依法行政不断深化。坚持政府工作定期通报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的联系进一步密切。及时办理党代表提案37件、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15件和政协提案176件。法治政府建设继续推进,完成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工作,深化规范性文件和行政机关合同管理,全面落实行政复议职责,建立政府专职法律顾问制度。

服务效能持续提升。受理各类申请件58.6万件,日均办结2355件,承诺件提前办结率达100%。深化工业项目“业主承诺制”审批,审批范围拓展至政府性投资和房地产项目。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完成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编制,480项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创新实施“容缺受理”、联合竣工验收、房地产交易“三证联办”等制度,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能。在全省率先启动排污许可证“一证式”改革。

政风建设全面加强。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三公”经费支出下降28.3%。积极实施财政资金竞争性存放,实现财政资金保值增值。全面开展办公用房清理整改工作,清理整改超标准面积9672平方米。深入开展第二轮临时指挥部清理规范工作,撤销临时指挥部35个。全面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养老保险,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等制度改革。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全区上下战胜重重困难、奋力前行的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丰硕成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的五年。五年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克难攻坚、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对政府工作予以大力支持和帮助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无私奉献的驻椒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椒江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发展结构性问题日趋突出,特别是去年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未完成预期目标,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主城区首位度不高,集聚力和辐射力不够强;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仍未有效缓解,政策处理难度依然较大;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民生事业有待加快发展;依法行政、改革创新、优化服务等方面仍需加强。对此,我们将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椒江将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综观全局,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省委提出要以“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为新使命加快浙江的发展,市委“一都三城”战略深入实施,为我区“十三五”发展指明了方向。审视自身,过去五年全区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生活质量全面提高,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区域竞争更加激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依然存在不少深层次矛盾。只有把握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才能推动椒江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的发展。在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下,根据区委《关于制定台州市椒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区政府制定了《台州市椒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经本次大会批准后,区政府将认真组织实施。

“十三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和市委“一都三城”战略,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积极实施“工业强区、三产兴区、人才立区、生态优区、改革活区”发展战略,加快构筑“一基地五中心”,努力将椒江建设成为“品质港城、首善之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到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8万元,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100%,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使椒江经济运行更加稳健,区域发展更加均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体制机制更加高效。

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我们必须拉高标杆,争先进位,努力确保目标完成。

(一)更加注重创新发展,持续增强发展动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弘扬创新创业文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和支持科技人才在职创业,实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积极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民营科创园、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全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对接合作,建成一批高水平公共创新中心、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等平台,加速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绿色都市型农业,逐步实现从大宗农业向精品农业、粗放农业向精致农业、自然农业向精准农业转变。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构建“6+5+4”工业产业体系,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自主品牌,全力打造现代智造基地。实施三产兴区战略,构建“5+3”服务业发展模式,全力打造台州高端商贸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全面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持之以恒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全面提升民营经济整体竞争力。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实施改革活区战略,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进公共服务机构市场化改革和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增强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国有资产运营管理水平,促进国有资产提质增效。大力发展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和产业发展基金,推动社会资本进入重点公共服务领域,引导民间资金合理健康发展。全面建立阶梯价格制度,不断完善以资源使用效益为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和要素资源差别化配置机制。

(二)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构建科学合理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促进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构筑“三带两区一岛”总体格局,加快沿江发展带、沿路经济带、沿河休闲带,台州湾集聚区椒江分区和台州市商贸核心区以及大陈列岛的开发建设。推进老城区有机更新,实现城市精明增长。实施十二塘农业围填海工程,加快增量空间资源开发利用。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融入浙江省1小时交通圈和台州市15分钟三区快捷交通圈,完善铁路、公路和城市道路系统,统筹推进港口、内河航道建设,加快通用航空机场建设,构筑现代立体交通体系。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优化防洪排涝设施,实现人工系统与自然生态的互惠共生。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步伐,建立更加高效的信息、能源、电力等基础设施体系。

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深入实施跨江发展战略,高品质推进南北两岸整体开发,努力将椒北建设成为集生态人文核心承载、中心城市功能延展、市域统筹发展示范等功能为一体的临江新城。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进精品村、精品线、特色村和农村新社区建设,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重视文化村落保护,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为重点,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三)更加注重绿色发展,精心打造美丽椒江

推进生态人居环境建设。实施生态优区战略,健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制机制,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工程,全面提高森林覆盖率,构建生态宜居中心。加快心海绿廊、东山湖等休闲长廊和景观带建设,加大城市湿地公园、社区公园、街头游园建设力度,开展城区山体林相改造和山体公园建设,建立多样化城市公园体系。

提升城乡环境治理水平。深入开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行动,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统筹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实现城乡污水管网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增强水环境承载能力,恢复河道自然生态功能,全面提升水环境形象。建立大气污染治理体系,重点开展城市交通尾气和高污染行业废气治理。推进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强化工业危险废物源头管理,实行危险废弃物集中处置。

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加大高能耗、重污染企业整治力度,全面推进无燃煤区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加强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和制度创新,全面推进和规范排污权交易,加大中水回用力度,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

(四)更加注重开放发展,加快实现合作共赢

加强区域交流合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参与全球竞争和区域合作。加快推进公用型保税仓库建设,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建立边境仓、海外仓,打造境外经贸合作园区。推进大陈国际邮轮港建设,积极申报国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积极推动三区一体化发展,增进区域与平台间功能联动,建设现代化港湾都市核心区。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积极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大新兴市场开发力度,增强医药、缝制设备、光电子、喷雾器等优势行业的持续出口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打造优质跨境电商综合平台。深入实施“浙商回归”工程,加强精准招商,聚焦主导产业,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完善产业体系。

实现发展空间新拓展。积极推进海洋产业平台建设,不断优化临港产业发展水平。坚持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深化特色小镇建设理念,建成一批带动力强、创新作用突出、影响面大的重大产业项目,全力打造绿色药都。全面发展信息经济,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互联网新技术与工业、商贸、金融、旅游等行业融合发展。

(五)更加注重共享发展,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打造台州科教文卫中心。实施人才立区战略,以建设台州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为契机,积极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大力推进“学在椒江”,调整优化义务教育结构,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提升优质公共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围绕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快推进文化设施建设,鼓励发展文创产业,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加快“健康椒江”建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发展医养结合的现代健康产业。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帮扶力度,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加强低收入群体增收帮扶,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建立以公租房和货币补贴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建设管理、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等领域信息化建设。推动社区商业邻里中心建设,完善城乡社区管理体制。深化“法治椒江”、“平安椒江”建设,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制机制,健全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和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增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2016年目标任务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建议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完成市里下达的各项节能减排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和市委“一都三城”战略,全力开展“1+3”行动,坚持稳中求进,突出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发展,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重点抓好以下十项工作任务:

(一)全力激发经济发展动能

大力推进各类改革。加快“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相关改革。建立健全优胜劣汰机制,鼓励企业并购重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妥善处置“僵尸企业”。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进“税微贷”、“优势成长型企业信用贷”扩面提质,建立适合小微企业和“三农”需求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切实降低企业成本。继续推进“住在椒江”,建立健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机制,合理控制供地节奏,发挥市场机制在化解房地产库存中的基础性作用。全面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积极助推自主创新。大力开展科技型企业培育行动,全面优化创业创新环境,推进区科技创业园高效运作,力争实现培育省级科技型企业30家、区级科技型企业200家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八连创的目标。以“500精英计划”为重点,加大各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切实加强要素保障。提高政府投融资能力,加大PPP模式实施力度,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组建旅游集团、排水集团等实体化投融资平台,提升政府性投融资公司市场化运行水平。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大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处置力度,深入实施“空间换地”、“零增地”技改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动工建设十二塘农业围填海工程,努力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二)全面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全力优化产业结构。坚决打赢工业项目建设攻坚战,全面开展政策处理、施工环境、配套设施建设攻坚,推进九洲药业、振港染料、广聚能源、水晶光电等项目建设,确保全年启动建设20个项目,竣工投产30个项目。促进缝制设备、家用电器、光电子、汽车零配件、船舶修造等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推进建筑业稳步发展。立足现有产业特色和优势,引进装备制造、时尚、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拓展产业发展外部空间。培育信息科技产业,鼓励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定制、众包、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方式。积极创新发展模式。深化“四换三名”工程,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制造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加强“浙江制造”品牌培育,支持优势企业创特色、树品牌,增强区域品牌效应。加快推进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行动,积极推动杰克缝纫机、山峪染料、星星家电、方远建设等企业上市工作,力争上市1家、报会2家、“新三板”挂牌8家,实现直接融资额超70亿元。不断拓展产业平台。加快推进台州湾集聚区椒江分区建设,实现十塘工业园、光电子产业园及八塘区块在建项目竣工投产。全面推广特色小镇发展模式,规划建设缝制智造小镇,重点推进绿色药都建设,启动中药谷、药都大道等项目,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的典范。抓好飞跃科创园、宝石缝制科技产业园建设,启动区小微企业创业园、强鹰科创园等项目建设,为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提供空间基础。

(三)切实增进商贸合作交流

大力发展商贸产业。重点推进台州市商贸核心区建设,培育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建成台州银泰城一期,加快椒江商会大厦、椒江农村合作银行大楼等三幢大楼及港中旅台州侨华免税购物中心建设,启动心海城高尚大社区、台州金属大厦、水岸新天地和智慧绿谷等项目。打造东环大道十里商街,建成台州酷车小镇,启动中国·农港城二期建设。稳步实施市府大道东延段沿线商业开发,振兴老城区核心商圈。深入推进电商换市。加快促进电子商务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推进电子商务园区建设,提升园区运行水平,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建成方远电子商务创业园,支持中国·农港城、华东水产品交易市场等开设线上应用平台,优化农村电商服务点,积极培育淘宝村。加强金融产业集聚。以台州市被列为国家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契机,积极引入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打造金融村、金融财富大楼,提升金融专业服务水平。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业。利用沿海高速、椒江二桥等出入口的交通区位优势,积极谋划东部物流园区建设,优化沿江产业布局,推动内港从传统产业港向城市功能港转型,外港重点发展沿江物流业,推进港口码头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扩大开放合作。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巩固传统出口市场,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拉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加大对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力度。提高招商选资质量,深化“浙商回归”工程,整合招商资源,完善客商信息库,突出产业招商、项目招商、以商招商。

(四)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强化全域旅游化理念,把全区作为大景区来开发,实施“旅游业+”发展模式,积极推动古郡文化、海防文化、海洋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建设,确保大陈岛成功创建省级旅游休闲度假区,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形成全国有特色、全省有地位的明星景区。坚持重点项目带动。全面推进“多彩海岛”、“水韵绿廊”、“黄金海岸”、“空中花园”、“森林氧吧”、“海防名城”六大板块开发。建成开放大陈岛核心景区,筹划低空飞行、海钓和游艇基地等旅游项目,打造海岛旅游精品线。加快洪家场浦开挖进度,启动两岸景观带、绿道和心海公园建设,整体规划建设东山湖片区。实施海门卫文化旅游保护性开发项目,规划改造南新椒街等重点区块。提升配套服务能力。做好旅游集散中心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发展民俗演艺、特色餐饮、民宿客栈等配套产业。建成投用海上客运中心、上下大陈游客接待中心、陆岛高速客轮,启动大陈岛综合码头建设,完善陆岛交通航线和订票系统,形成陆岛、岛际旅游环线。增强公共文化有效供给。全面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重点开展博物馆、综合文化站、公共图书馆建设,加快档案馆迁建工程施工步伐,高质量建成农村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基层服务阵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支持台州乱弹、台州刺绣等非遗项目发展,建成台州老粮坊文化创意产业园,推进心海文化生态园建设。

(五)加速提升城市功能形象

切实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全面开展总规修编,加强规划前期研究,推进“多规合一”和协同规划,增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加快江滨公园西进东延工程,实施A、C区块改造及沿江景观带建设,形成椒江大桥、椒江二桥相连接的环形沿江发展带。加快环凤凰山、长岙路、金三角等区块改造步伐。统筹推进椒北开发。加快沿海工业功能区块建设,推进信质电机产业园等项目。加快中山小学杨司校区、台州学院椒江附小沿海校区二期改扩建工程及椒北大道建设,启动椒北公交枢纽站、前所至湖角公路建设,开展前所中心校辛梓校区建设前期工作,推进台州丝绸城、金鳌区块、九子山区块、常乐文化旅游景区等项目开发,做好章安古街的保护工作。着力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沿海高速、台金高速东延二期、内环快速路、台州大道三期、白云山南路南延建设;启动市域铁路、金台铁路椒江段和一江山大道、腾达路东延、通用航空综合服务基地建设,协助做好杭绍台铁路前期工作,积极谋划75和83省道改线、海城路等工程。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栅岭汪排涝调蓄及高闸浦、东官河综合整治等工程建设,建成智慧水务中心平台,启动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提高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水平。

(六)大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强势推进治水攻坚。全面实施“五水共治”协同推进三年行动计划,严格落实河长制,着力推进河道消劣工作,以新概念污水处理厂建设理念实施污水处理二期提标改造,加快污水处理三期工程建设,新建污水管网21公里,实现截污纳管精准到位。深入开展污染治理。全面实施“治气护蓝”行动,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完善“环保天眼”工程,继续推行第三方监管,深化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环境整治。深入实施节能减排,加强重点领域和公共机构节能,提高建筑节能综合效益;全面推进排污权市场化,实行初始排污权有偿使用。切实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绿化景观水平,建成开放云西公园,启动白云山山体公园、乌龟山公园建设,完成椒江二桥连接线、市府大道等道路绿化工程建设,强化营造林工作,完成大陈岛绿化修复提升工程,争创国家森林城市。深化“清洁家园”活动,健全市容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处理。

(七)稳步推进农业农村发展

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两区”建设,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5100亩,确保完成8.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和3.6万吨总产量的任务。努力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争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区。加快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生态渔业,全面监管涉渔“三无”船舶,推动水产品加工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积极打造美丽乡村。提高村庄绿化水平,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完成22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农民居住品质,深入实施农民住宅公寓化建设。保护乡村自然风貌、文化脉络、民俗风情,建设3个美丽乡村精品村。深度挖掘乡村休闲旅游,启动台州湾生态农业观光园、十塘生态田园农庄建设。持续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耕体验、运动健康、乡村民宿等新业态。推进供销综合改革,探索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全面启动农村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八)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加快教育均衡发展。逐步提高公办幼儿园比例,加大义务教育阶段培优扶强力度,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调整优化校网布局,建成投用海正育才小学,加快台州学院椒江附中、实验小学下陈校区、人民小学葭沚校区、北大附属台州书生学校等项目建设,启动椒江八中迁建,做好下陈中学迁建前期工作,规划建设第二中心幼儿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开展创业就业培训帮扶工作,设立12个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稳步推进社保扩面,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实现户籍人口应保尽保。健全社会救助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促进低保提标扩面,深化养老机构养医结合模式,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提升住房保障水平,加快实施危旧房改造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危旧房动态监管机制,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做好繁荣家园和滨城家园公租房的分配入住工作。努力为民办好十方面实事。大力发展健康事业。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成葭沚卫生院,加快三甲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发展中医药产业,力争将市中医院打造成台州中医诊疗中心。加快台州浙东医院、台州绿心生态文化养生园等项目建设。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切实提高人口素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体育中心二期项目前期工作,打造15分钟健身圈,建设国家级帆船板后备人才基地。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湾事务和统计、气象、档案、地方志、妇女、青少年、关心下一代、精神文明、慈善等工作。切实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和人防等工作,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九)积极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整合资源打造96345公共服务大平台。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完善“三改一拆”长效工作机制,积极创建无违建区。大力实施交通治堵,坚持公交优先发展,加强道路秩序管理,开展“四小车”整治,推行移动智慧交通应用软件,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创新社会治理方法。深化“平安椒江”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全力做好G20杭州峰会安保维稳工作。启动“七五”普法工作,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水平。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有序开展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加强公共安全建设。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出租房屋、区域性行业火灾隐患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各类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事故三项指标持续下降。深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快基层食品安全责任网和“阳光厨房”建设,创建4家放心农贸市场。

(十)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坚持向人大报告制度,健全政府与人大、政协定期对接协商制度,切实提高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质量。认真听取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司法、公众和媒体监督。完善政府专职法律顾问制度,不断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着力提升行政效能。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和行政审批“六项创新”,加强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推行“五证合一”代理代办制度,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积极推进政务网建设,提高网络办件平台利用率。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工资制度改革。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六个严禁”,坚决整治“四风”,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规范政府性资金存放管理,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监管,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树立清廉为民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实干成就梦想,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振奋精神、勇于担当、真抓实干,为打造首善之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